張興旺 陳娟
基金項目:2016級電子商務創新班活動經費,江西省教育廳教學改革項目(JXJG-16-24-12);江西科技學院教學改革重點項目(JY1608)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農產品運營現狀,發現農產品運營的問題,提出“一村一品+一村一網”的農產品電商品牌化運營路徑。
關鍵詞:農產品;品牌化;電商;一村一品;一村一網
一、引言
2018年新浪微輿情對“農產品滯銷”進行專項監測,在一周的監測時間段內,全網涉及農產品滯銷的信息共有1萬余條,涉及的農產品有:蘋果、馬鈴薯、西紅柿等,滯銷地涉及陜西、山西、河北等地區。與此相對的是,進口水果卻占據了高端市場的大半壁江山。日本方形西瓜賣天價,我國農戶的西瓜賣不出去的時候卻只能拿去喂牲口。農產品滯銷是我國農業的巨大痛點,想買的人買不到,想賣的人賣不掉的尷尬局面阻礙農業發展,優質的農產品賣白菜價也司空見慣。2018年5月7日“滯銷大爺”上了人民日報版面,原因是“悲情牌”引眾人發怒了。農產品滯銷除了用悲情套路還有哪些好辦法?我國農產品在品牌運營上,問題究竟出在了哪里?該如何破解?
二、農產品品牌化運營必然性
1.中產消費階級崛起,農產品電商市場高達8000億
根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等收入人群已有四億人左右,其中43.6%的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生鮮產品目前的消費群體主要以一、二線城市的白領群體為主。隨著人們的消費能力日趨增強、消費觀念益發注重品質,對于農產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
2.電商扶貧系列政策落地,助推農業品牌興農強農
消除貧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我國制定了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戰略目標。“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成為振興鄉村、提升競爭力、脫貧攻堅的戰略選擇。2018年農業部印發《關于深入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的意見》,強調要切實按照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通過發展“一村一品”,加快培育特色優質產業,促使貧困戶收入實現穩定可持續地增長。此外,為助力農產品的品牌成長之路,國家投入大量資源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人才培育、普及電商觀念,為農產品品牌戰略實施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三、農產品品牌化運營存在的問題
在一系列政策導向下,圍繞著農村振興出現了一系列的運作模式,如“成縣模式”、“遂昌模式”等,產生了顯著的脫貧成效。但是通過文獻研究發現,在農產品品牌化運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
1.農產品規范化程度低
我國農產品生產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低,有影響力的市場品牌少,同質化現象嚴重。農產品分散化生產,效率難以提高;品牌化程度低,難以在市場上產生足夠的影響力,易導致產品滯銷。在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由于上述問題,農產品上行相對滯后,農民在農村電商中得到的收益較少。
2.農產品品牌化運營體系不完善
2018年“滯銷大爺”利用打“悲情牌”方式營銷臨猗蘋果,被人民日報痛批后給運城果業的整體品牌形象造成嚴重影響。農產品品牌化不是盲目的悲情營銷,更不是靠砸錢。“小、散、亂”是造成農產品連年滯銷的主要原因,每一個地區需要建立品牌,需要搞清楚自己的品牌價值究竟是什么?建立品牌需要的是有好的產品,有好的執行力,以及要會講故事。
四、農產品品牌化運營路徑
1.創新商業模式,實施農產品抱團品牌策略
農產品品牌化運營的過程中要本著“綠水青山即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新媒體渠道布局“一村一網”實施“一村一品”的抱團農產品品牌發展規劃,實現“幫農產進城,讓爸媽留鄉,促城鄉共贏”的美好愿景和發展使命。
農產品品牌化運營可采取“優質農產品直供+'一村一品'塑造+'一村一網'文化等資源輸出+線上線下協同銷售”的商業模式。如圖1所示。
2.品質第一,精選優質農產品
優質的農產品是打造品牌的首要前提。我國很多區域有著優質天然的生態環境,長期由于信息、交通等閉塞無法輸送給城市用戶,如何將這些產品篩選出來很關鍵。
(1)線上線下結合篩選產品
線下可以招聘農村合伙人,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快速獲取優質農產品信息和農戶的信任;線上可以通過微信、官網、微博等全網渠道發布項目合作信息和聯系方式,以獲取來自全國的優質產品信息。對于通過篩選的優質農產品,再與合伙人或農戶對接農產品種植信息、生長環境、產品檢測報告等基本資料。通過網絡實現農產品資源的零成本收集,初選過濾掉不相符的申請者,提高了工作效能,降低了選品成本。
(2)電商數據提高產品規劃能力
合理的產品規劃,離不開市場銷售數據和產品經驗的支持。通過淘寶、天貓、京東、順豐優選等電商平臺和生意參謀等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以了解產品的整體發展趨勢,以便做好規劃。針對具體產品分析其有利的賣點、消費者的痛點與癢點,為該類農產品的規格設計提供合理的參照依據。
3.加強品牌塑造
(1)確定品牌定位
以用戶為基礎,研究不同用戶的需求,找出其中的差異和可以滲透的空隙,然后在此基礎之上規劃項目。
(2)溯源生產和加工
農產品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品牌化運營能否成功。生產種植方面,可以嘗試通過“一品一碼”(即一商品一個二維碼,通過二維碼可及時觀看農產品生長生產的全流程)。加工方面,可以利用社群網絡,精選質優價廉的廠家進行合作,降低加工成本。
(3)包裝設計
現在的消費者在產品消費時,注重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帶來的口感,還注重產品帶來的心理感受。所以,產品不僅要注重品質,還得進行獨到、有情懷、有溫度的包裝設計,讓產品鮮活起來,就如京東的“跑步雞”、“三只松鼠”。企業發展初期可以通過豬八戒網或社群網絡外包產品設計與包裝,以較低成本產生最大的效能。
4.利用網絡社群運營模式進行外部關系維護
圍繞著產業鏈上的各項需求,為了建立高效的溝通機制,可采用網絡社群的運營模式。具體如下圖2所示。
參考文獻:
[1]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OL].億幫動力網http://www.ebrun.com/20180320/268676.shtml,2018年3月.
[2]冷玉芳.互聯網+環境下農產品上行方法研究與實踐[J].電子商務,2017(5):28-29.
[3]唐金湘.“互聯網+”視角下優特農產品供應模式再造[J].商業經濟研究,2018(10):132-134.
[4]馮煒.陜西省一村一品品牌建設現狀、因素與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4).
[5]石楊,左強.互聯網背景下綠色農產品銷售模式的創新[J].現代商貿工業,2018(18):63-64.
作者簡介:張興旺(1997- ),男,安徽淮南人,大學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陳娟(1983- ),女,江西新干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