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通
摘 要:旅游業是海南經濟的支柱產業,但在傳統旅游模式下的海南旅游業存在著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破壞生態、難以持續發展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海南生態資源優勢的分析,總結了海南各生態資源區域和生態旅游項目,提出了以移動電商帶動生態旅游發展的設想,明確了建設智慧型全域化生態旅游模式的必要性,并進一步對海南生態旅游開展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策略上的探討。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生態旅游;智慧型全域旅游;移動電商
一、“互聯網+旅游”成為拉動海南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近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旅游業,旅游業的發展能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同時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之一。“互聯網+”的發展概念被提出后,國家旅游局發布了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通知,此后全國各省市紛紛跟進出臺具體的地方行動計劃,大數據、物聯網、云服務等互聯網關鍵詞不斷出現在地方旅游業的發展規劃中,旅游業和互聯網相加所能引發的產業融合的前景變的不可限量。從全球經濟增開看,旅游業已經連續5年領跑經濟增長率,旅游業對我國部分地區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也起到促進作用。例如海南省,旅游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旅游行業經濟增長率超過其他行業增速,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的主力軍。2017年海南省接待游客總數6745.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旅游總收入811.99億元,增長20.8%。按照海南省2017年末常住人口925.76萬人計算,相當于平均每人每年獲得旅游業收入8770元。預計未來海南旅游業的發展要依靠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優良的生態自然環境,另一個是搭上互聯網的快車。
二、海南發展生態旅游的有利條件
海南旅游業在傳統模式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傳統模式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影響了生態環境,例如對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掠奪性開發,對旅游區及旅游景點的粗放式管理以及旅游設施的過度膨脹,都損害了旅游業賴以生存的環境質量,威脅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要使海南旅游業持續、協調的發展,必須突破傳統旅游模式的限制,大力倡導綠色和諧的生態旅游模式,保護和永續利用海南的生態環境,形成自身良性循環機制,實現“以生態養生態”、“以生態促生態”、“以生態促經濟”。
三、移動互聯網+旅游大勢所趨
旅游與互聯網的結合并不是偶然的。傳統旅游吃、住、行、游、娛、購都是在移動中進行,我們倡導的生態旅游也是在不斷的移動中得到體驗,移動互聯網的重要特征“隨時隨地使用”,正符合了旅游出行的需求。旅游消費者利用移動互聯網在網上匹配旅行信息,尋找更優惠的門票和廉價的機票以及性價比高的酒店產品,通過閱讀目的地信息和旅行指南來提前安排行程。4G網絡時代的到來以及隨處可用的免費無線網絡等,都為旅游業參與者提供信息服務與支持,讓旅游者變得“耳聰目明”。旅行中“移動”著的旅游消費者們也樂于使用“移動”互聯網獲取所有旅游產品和服務,尤其對于不少年輕的游客群體,他們甚至將移動互聯網作為獲取到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唯一選擇。消費者使用旅游移動客戶端參看游客的評論,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旅游的習慣,這種改變正是傳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過渡的重要體現。從目前移動客戶端的下載量、激活使用量以及預訂成交量的情況來看,無線預訂逐步成長壯大成為主流,伴隨著身份認證、移動支付等各種配套服務日趨成熟,移動互聯網必然會改變旅游消費模式。
四、移動電商助力旅游業打造智慧型的全域化旅游
網絡經濟時代,移動電商已經逐漸占據了人們的生活,而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重大的改變。2018年移動電商用戶規模達5.12億人,2017年移動網絡購物占整體網絡購物交易規模的81.3%,較2016年增長4.6%,移動網購和支付已成為最主流的網購方式和消費方式。無線網絡和智能設備的普及、移動端智能程序開發產生了更加符合消費場景化的消費模式,使用戶不斷向移動端轉移,用戶線下的消費行為通過移動端得以數字化、渠道化、系統化,并為產業活動參與者提供所有環節的信息和服務,幫助企業提高運營效率、精準營銷。旅游業借助移動電商的優勢形成“旅游移動電商”新的業態模式,解決了消費入口的問題,激活大規模的潛在用戶,積累客戶消費行為數據,完成預測、消費、分享、點評的消費閉環。物聯網、云計算、下一代通信網絡、高性能信息處理、智能數據挖掘等技術在旅游體驗、產業發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使旅游物理資源和信息資源得到高度系統化整合和深度開發,完善經濟協調發展、產業體系融合、社會共建共享,更好地解決傳統行業問題,保護核心資源和生態環境,在設施、要素、功能上合理布局和優化配置,最終實現生態、綠色、持久、和諧的智慧型全域旅游。
五、海南生態旅游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
1.在資金投入和政策層面解決移動電商覆蓋的問題
移動電商的實現必須依靠移動網絡才能實現,在4G網絡覆蓋方面海南省目前還有所欠缺,偏遠山區和大部分海島甚至2G網絡都沒有覆蓋,這就導致某些生態旅游項目在旅游服務、管理、營銷、分享等方面無法實現智慧化。因此,必須先從資金投入和政策層面解決移動電商覆蓋的問題,例如增加偏遠地區基站數量,政府職能部門釋放更多通信頻段并頒發給移動通訊運營商承建移動網絡的牌照,在有條件的區域嘗試建設5G網絡等解決措施。
2.從地域層面摒棄旅游業的地方保護主義,共下全域旅游一盤棋
從海南傳統旅游布局來看,整體出現了各行政區域各自為戰、爭搶資源、爭喊口號、惡性競爭、同質化嚴重的局面。面對這種情況,政府要起到整體調控的作用,以全域旅游的思路重新進行資源調配和規劃,摒棄各行政區域的門戶之見,砍掉污染嚴重、破壞生態的旅游項目,倡導新型的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旅游各項目。同時旅游企業也要配合全域旅游思路,強強聯合重新規劃旅游方案,向生態旅游靠攏,適當下放數據、營銷、宣傳和信息服務給下游的移動電商行業,并與電商行業共同把海南旅游的“大蛋糕”做大,實現產業鏈的共同受益。
3.逐步將移動電商的“去中心化”的特性引入到旅游電商體系中去
在整個旅游電商的格局中,攜程、途牛、去哪兒這類大而全的平臺是中心和主流,這種平臺獲取客戶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且客戶選擇某個中心平臺只能被動接受,想要個性化、自主化的訂制旅游規劃更是難上加難。中心化的電商平臺中最主要的特點是流量多、競爭大,需要投放廣告的形式才有收益價值,而且客戶基本是購買后就流失了,不能溝通,很難找回客戶。而去中心化的旅游電商表現為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為寬泛了,進而導致依附于信息流而產生的營銷行為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消費者有了自己的視角,避免了某些旅游網站的選擇依賴,更加適合有個性化追求的用戶,最大限度上留住用戶,讓每一個客戶都成為營銷宣傳上的自媒體個體。顯而易見的是,旅游電商實現去中心化必須要借助移動電商的支持。
4.發揮移動電商的優勢整合傳統旅游產業鏈,打造全域旅游
移動電商優勢顯著,基于位置服務信息獲取更加及時,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提供更私密性的個性化服務,且支付便捷。傳統旅游產業鏈相關企業應順應時代,接受和支持移動電商,在“吃、住、行、游、購、娛、分享”等方面全方位參與全域旅游。
5.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建設面向旅游產業集群的全域旅游云技術服務中心
建設一個全域旅游云技術服務中心。面向游客打造以人為本的全域智慧旅游新體驗,推動游客從傳統旅游向現代旅游的消費模式的轉變;面向企業為企業打造多維度全方位的全域營銷矩陣,促進旅游企業營銷模式向精準營銷轉變;面向政府為政府打造多級一體的全域智慧管理體系,促進行業管理由被動事后管理向向全程實時管理轉變。同時還要落實智慧旅游的保障機制,建設全域旅游大數據運營應用平臺,全域旅游營銷宣傳平臺,全域旅游智能服務平臺,全域旅游認證監管平臺。
6.構建生態指標體系,重構生態新格局
政府職能部門以及旅游產業鏈的各行各業要樹立起綠色海南的建設思路:構建生態指標體系,確定規劃目標;尊重原有生態基底,重構生態新格局,落實生態指標;構建生態型產業體系,發展生態經濟;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保證生態規劃順利落實。
參考文獻:
[1]賽娜.“互聯網+”讓生態旅游潛力加快釋放[J].人民論壇,2016(12).
[2]陳涵肖.“互聯網+”視域下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綠色科技,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