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鵬
【摘要】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有效,不僅要看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效,更重要的是看經過教學之后,學生是否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當然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育目標,尤其是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把握;取決于教師良好的教學品質、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能以及恰當的教學策略。為此,我們就要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加強教師對教材教法、學法的認識,從而建立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終身體育 運動技能 運動技術 學習方式
體育新課程有效教學是指學生經過體育課堂學習后,在身體健康、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都能達到新課程目標要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因此,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在每堂課上都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得快樂、學出意義,就必須從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入手,深入研究有效教學,合理選用教學策略,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實施,真正走優化課堂教學之路,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讓學生成為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下的受益者。
一、科學選擇教學內容,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實現體育新課程各項目標的前提條件,也是培養學生個性心理、興趣愛好的重要保證。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方法指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育與養成也是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完成的。只有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和整體把握,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生理、心理特點,按著身體全面發展的原則,把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內容,安排在每節課中,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例如,把游戲、舞蹈、足球、排球、籃球、韻律活動、技巧、田徑、體操等內容列為首選。有條件的地方,還應把游泳、乒乓球、速滑、輪滑等項目合理地安排在教學中。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和地方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應納入課堂,但要做好“教材化”處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為此,科學選擇教學內容才能更好地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的本質功能,使學生真正掌握鍛煉身體的內容、方法、保健常識和技能,為從事終生體育鍛煉提供基本保證,實現健康第一的目標。要保證體育新課程課堂的有效教學,必須要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能有效促進其發展。“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運動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也就是說運動技術學習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能發展的主要內容和手段,學習運動技術的過程是體育課程的目標之一,是學習領域中的核心和主體部分,是實現其他學習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有效的課堂學習氛圍
有效教學首先要致力于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平等是指在教與學上沒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諧是指師生情感的溝通融洽,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各盡其能、各得其所。教師怎樣調動學生做自己能做的事,怎樣使學生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從而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呢?實踐證明,適時分組,給學生創造充分的交流研討時間和機會,教師加強巡回指導,個別糾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也大有益處。當然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育目標,尤其是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把握;取決于教師良好的教學品質、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能以及恰當的教學策略。同時有效教學還與教師對教學實踐和自身的專業發展的不斷反思提升息息相關。基于以上認識,新課程背景下要實現課堂有效教學,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實施科學評價、不斷學習反思和充分利用網絡。
三、以教法的改變,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體育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目的是學生的有效學習,而有效學習的前提是具備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的改變需要教師教法的改變。實踐證明,將“探究性學習丫‘合作性學習”理念有效引入課堂教學中,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踐證明,讓學生對所學動作先進行嘗試,后由教師把動作要領變成指導性的語言對合作的學生進行指導和糾正,不僅將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嘗試,而且將生生之間的學習關系也由獨立學習變為主動探究、研討合作。
四、把握分寸,巧用語言,準確評價,使教學評價的調控功能有效發揮
正確掌握評價方法,把握評價尺度,準確地對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如語言、行為、動作技術、動作方法的正誤、進步程度、提高幅度等,做出恰如其分的準確評價,不夸張,不言過其實,褒要適度,貶要丟棄。這樣不僅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評價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形成人格品質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的課堂教學出現了行為與效果不相符的氣氛。例如在聽課中,經常聽到有節奏的“啪、啪、啪”鼓掌聲和“你真棒!丫‘你真聰明!”等贊美聲。課堂上掌聲不斷,贊聲不絕,幾乎人人都能得到小紅花,表揚實在來得太容易了。課堂評價成了教師活躍課堂氣氛的唯一手段,成了點綴,評價流于形式,失去了應有的評價效果,叫學生無所遵循,導致學生無所適從,影響了學生對評價概念、運動技能、體育基礎知識的正確掌握,更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使評價失去了應有的效能。
綜上所述,我們體育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目的是學生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有效學習的前提是具備有效的學習方式方法。學習方法的改變需要教師教法的改變。將“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理念有效引入課堂教學中,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所學動作先進行嘗試,后由教師把動作要領變成指導性的語言對合作的學生進行指導和糾正,不僅將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嘗試,而且將生生之間的學習關系也由獨立學習變為主動探究、研討合作。有效體育教學,不僅要掌握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自身價值,落實好體育三維教學目標,更要注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尤其要注重教師自身能力、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提升,使體育教學成為育人育心育身的教育手段,從根本上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完成“我要健身”到“我會健身”的飛躍,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璞,陳森林.中小學體育現狀和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改革[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
[2]李麗.高校體育教育現狀與改革探討[J].體育科技.2006.
[3]高嶸,張建華.對我國中小學新體育課程改革幾個基本問題的質疑[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