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芳 張語桐
摘 要:20世紀以來,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力度,強度和透明度逐漸成為中國學術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焦點。本文從內部控制概念、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方法、具體行業研究以及相關實證研究模型的結論等方面入手。總結了我國內部控制評價的研究現狀及其體系,并對未來中國內部控制評價的發展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內部控制評價;概述與思考
一、引言
內部控制源于企業不斷發生的財務丑聞的背景下,使其成為國內外理論界和實踐界一直關注的焦點。戴文濤(2013)提出:內部控制和評價已經成為現代企業內部治理機制極其重要的一環,因此,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研究是我國內部控制研究的重中之重。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對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要求、有利于企業及時評價自身長遠目標的執行情況和內部風險,也是中國相關管理監督部門衡量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不可或缺的科學依據。
本文查閱諸多相關文獻,將文獻研究和成果劃分成如下內容: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理念,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評價方法研究,特定行業內部控制評價研究以及企業內部控制的實證研究,旨在分析中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未來發展方向。
二、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綜述
在構建內部評價指標體系時,為了平衡相關制度評價的客觀性,王素蓮(2005)以內部控制要素評價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適宜性和有效性作為評價標準,對公司內部控制指標進行評分,對企業內部控制水平進行劃分,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宋月霞(2009)和閻班英(2009)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選取內部控制的五個要素作為定性指標。盈利能力償付能力等作為定量指標,并按權重對指標進行評分,最后對兩種指標進行綜合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具備數據支撐,定性和定量雙方保證了結果的科學性和可比性。
在構建內部評價指標體系時,為了平衡相關制度評價的客觀性,王素蓮(2005)以內部控制要素評價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適宜性和有效性作為評價標準,對公司內部控制指標進行評分,對企業內部控制水平進行劃分,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宋月霞(2009)和閻班英(2009)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選取內部控制的五個要素作為定性指標。盈利能力償付能力等作為定量指標,并按權重對指標進行評分,最后對兩種指標進行綜合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具備數據支撐,定性和定量雙方保證了結果的科學性和可比性。
三、內部控制評價方法的研究
國內學者在研究內部控制評價方法時,采用了兩種常用的評價方法:定性評價法和定量評價法。結合歸因于這兩種評估方法的各種其他具體評估方法。
在定性評價法層面,張宜霞(2009)基于理論已有研究,對 “詳細評價方法”和“風險基本評價方法”進行了比較,分析并指出:無論是基于成本效益的考慮還是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企業內部控制的未來發展方向將不可避免地由基于風險的內部控制評價方法來確定。總之,基于風險評估方法優于詳細評估方法的優點在于保證評估的合理性。
張先治、戴文濤(2011)提出更為科學的手段:結合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方法,該方法具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模糊現象適度精確化、定性分析定量化和指數合成運算科學合理的優點。盛巧玲、吳炎太(2012)以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為基礎,借鑒CMM(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思想,采用可為評分各項指標提供依據的信息系統內部控制成熟度模型。隨后,朱慶峰(2013)等人建立了量化判斷評估體系。基于模糊分析方法,張堯,郭雪萌(2015)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運用模糊分析方法評估多樣本的內部控制。
四、具體行業內部控制評價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受行業背景、政策影響、企業內部管理模式差異等因素,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權重也應有所差別。
在國內已有研究中,有關具體行業內部控制評價研究中,存在研究領域“散而不集中”的特點。在理論指導和實踐的內部控制評價研究體系中,基于產業的研究近年來才開始出現。羅懷敬(2013)基于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理論,從農業產業視角進行研究,構建了以全面風險管理為指導的新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框架。張耀和郭雪萌(2015)從行業角度出發,選取233家國內ST,PT制造企業作為內控風險評估的對象,進一步分析:紡織服裝和毛皮工業,造紙和印刷工業,電子工業以及金屬和非金屬工業的內部控制風險水平相對較高。此外,還實證分析指出:對于中國制造業而言,企業內部控制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風險是經營風險,信息風險,財務風險和系統風險。甄華蕾(2016)綜合了中國物流業的特點,檢驗了內部控制質量對商業信用的影響。
隨著我國各行各業轉型趨勢的興起,除上述行業外,我國學者對房地產行業、煤炭行業、對金融業,電力等特定行業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五、內部控制評價的實證研究綜述
關于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實證研究很少。張召忠和吳偉倫(2005)以中國寶鋼集團為內部控制自我評估(CSA)實證研究對象,提出了內部控制自我評價體系可以與風險評估工具、并購重組、信息化管理等管理工作相結合。另外,戴彥(2006)以某省電網為研究對象,運用CSA進行考評,提出了圍繞“資金流”構建評價體系。另外在CSA的研究中,楊有紅和陳凌云(2009)研究了上海公司,提出評價目標的選擇應統一強制性和鼓勵性、將有效性標準盡心細化、并把評價標準中加入經濟性等改進措施。
張兆國(2011)選取上海和深圳制造業和商品流通行業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內部控制評估的實證研究。戴文濤、李維安(2013)在2009年選擇308家上海A股上市公司并基于建立的內部控制綜合評價體系,發現企業運行存在的較大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經營效率效果。
由上述可以看出,我國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進行實證研究,有利于將理論與實際進行比對,在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同時改進二者的不相適用的部分,擴大不同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應用范圍,從而增強準確的評價結果??。
六、述評及思考
由本文上述綜述,得到以下啟示:(1)在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層面,應以中國行業背景為基礎,確定具有行業特征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缺乏具體闡述,仍然留有研究和改進的余地。(2)在研究中國內部控制評價方法時,我們繼續將定性和定量評價方法相結合,并逐步過渡到主要定量評價,優劣互補、將其優點有效結合,從而得出更為有效性的內部控制評價系統。(3)對于具體的行業內部控制評價水平,在我國理論界的研究過程中,內部控制評價的范圍還有擴大的空間。(4)在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實證研究的發展層面,可以對企業的內部管理、風險評估、經營成果等方面系統、多維度進行分析把控。
參考文獻:
[1]戴文濤,王茜,譚有超.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概念框架構建[J].財經問題研究,2013(02):115-122.
[2]張宜霞.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方法的比較[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01):43-44.
[3]時軍.基于公司治理視角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11):51-57.
[4]張先治,戴文濤.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研究[J].審計研究,2011(01):69-78.
[5]羅懷敬.全面風險管理導向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3.
[6]張兆國,張旺峰,楊清香.目標導向下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及實證檢驗[J].南開管理評論,2011,14(01):148-156.
[7]王素蓮.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12-17.
[8]張諫忠,吳軼倫.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在寶鋼的運用[J].會計研究,2005(02):11-17+94.
[9]阮班鷹,楊錫才,王創.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財會月刊,2009(33):23-24.
[10]張旺峰,張兆國,楊清香.內部控制與審計定價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1(05):65-72.
[11]戴文濤,李維安.企業內部控制綜合評價模型與滬市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研究[J].管理評論,2013,25(01):128-138+176.
[12]王雙,趙毅.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研究述評--評價標準、指標、方法[J].會計之友,2013(23):87-91.
[13]戴彥.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基于A省電網公司的案例研究[J].會計研究,2006(01):69-76+94.
[14]文煥瓊.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文獻述評[J].商業會計,2014(13):59-61.
作者簡介:隆芳(1996- ),湖南鳳凰人,南華大學2015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