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要 介紹了石泉縣黃花菜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了黃花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發展優勢和發展前景,并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石泉縣黃花菜產業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黃花菜;產業化發展;優勢條件;問題;對策;陜西石泉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091-02
石泉縣北依秦嶺、南跨巴山,地處南北過渡地帶,屬典型的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漢江從縣境內穿過,呈兩山夾一川的地貌特征。全縣光照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富硒,無工業污染,年降雨量870 mm,獨特的自然條件成為全國黃花菜生長的最佳區域之一。2017年,石泉縣委、縣政府將黃花菜產業作為農民致富增收的重點產業,全縣11個鎮發展黃花菜1 000 hm2,生產干黃花菜1 200 t,新增產值1億元,出口創匯3 000萬元。
1 發展現狀
1.1 生產基地穩步擴大
2013年,石泉縣以曾溪、饒峰2個鄉鎮為基地,發展黃花菜種植35.33 hm2,輻射帶動全縣發展黃花菜84 hm2,農民增收200萬元;2017年石泉縣黃花菜產業基地發展到11個鎮,截至2017年底,11個鎮種植黃花菜1 000 hm2,計劃在2020年全縣黃花菜基地達到2 000 hm2,基地規模穩步擴大。
1.2 政府投入不斷增加
為了使黃花菜產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縣委、縣政府積極協調農業、扶貧、信合等部門,解決發展黃花菜產業的小額信貸貼息,為每個貧困戶解決2萬~5萬元的小額貸款和貼息。2015—2017年,縣政府每年劃撥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黃花菜產業發展的種苗補助。
1.3 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明顯
石泉縣正興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個年產2 000 t干黃花菜的龍頭企業,公司主要從事黃花菜種苗推廣、技術指導及產品收購、加工和銷售等,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已注冊“中球”牌商標,產品供不應求。產品遠銷深圳、廣州、上海等地,并出口到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生產問題
一是管理粗放。主要表現為鋤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等。二是種植不規范。主要表現為種植密度偏稀,株行距不標準等。三是地塊選擇不當。主要表現為種植黃花菜的地塊土層薄、肥力差、地塊偏遠、不便于管理。四是種子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企業提供的黃花菜種子數量不足,種子不純,種子質量不穩定。
2.2 加工及銷售問題
主要表現在農戶對黃花菜加工烘烤技術掌握不熟練,加工的干黃花菜等級差,價格低。另外,受黃花菜市場波動影響,不同年份黃花菜收購價格差異大,生產效益不穩定,影響農戶種植黃花菜的積極性。
2.3 產業體系不全問題
石泉縣黃花菜產業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鄉鎮的技術人員少、黃花菜加工能力弱、合作社帶動能力不強、種植大戶少。在財政支持方面,表現為對非貧困戶發展黃花菜產業的優惠政策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夠。
3 發展優勢
3.1 自然條件
石泉縣主要黃花菜產業基地平均氣溫14.6 ℃,≥10 ℃有效積溫4 527 ℃(222 d),平均無霜期242 d,年均降雨量870 mm以上,縣內基本農田6 666.67 hm2,無重大工業污染。溫暖潮濕的氣候特點和無污染的生態環境,是黃花菜生長的最佳區域。
3.2 技術優勢
石泉縣農林科技局作為全縣黃花菜產業發展的牽頭單位,其下屬單位石泉縣農林科技服務中心現有技術人員52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23人,這些技術力量常年深入到黃花菜基地鄉鎮開展黃花菜生產技術培訓指導工作,并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有計劃地培育鄉鎮技術人才和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形成縣、鎮、村技術服務網絡,確保黃花菜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持。
3.3 加工銷售優勢
石泉縣正興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個年加工干黃花菜2 000 t的龍頭企業,主要為全縣黃花菜發展提供種苗、技術服務、加工和銷售,已注冊“中球”牌黃花菜品牌,其產品供不應求,并出口到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
3.4 訂單優勢
為了穩步推進全縣黃花菜產業發展,石泉縣正興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全縣6 000戶黃花菜種植戶簽訂訂單合同,確定最低保護價收購,維護農民利益。
4 發展前景
4.1 市場分析
4.1.1 食用、藥用價值高。由于黃花菜是人們喜吃的一種傳統蔬菜,因其花瓣肥厚、色澤金黃、香味濃郁、食之清香、鮮嫩、爽滑、營養豐富,被視為“席上珍品”。其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多種人體必需的養分[1-2],所含的胡蘿卜素、VC是番茄的5倍。黃花菜可燙后沖涼加蒜泥涼調,干品常與黑木耳等齋菜搭配同烹,也可與蛋、雞、肉等炒食或做湯,也可炸食。黃花菜又名金針菜、忘憂草、萱草花、健腦菜。椐《本草綱目》記載,黃花有利胸膈、安五臟、通乳健胃、輕身明目等功效。近代中外學者對黃花菜的藥用價值有進一步發現,因其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黃花菜有較好的健腦、抗衰老的功效;因其富含花粉,又有美容養顏的效果。
4.1.2 產品供不應求。由于石泉縣生產的黃花菜產品具有生態、富硒、綠色、有機的特點,已獲得國家原生態產地產品保護認證,深受消費者青睞,其產品遠銷廣州、上海、深圳等地,并出口到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
4.2 效益分析
4.2.1 經濟效益。2020年全縣黃花菜種植規模達2 000 hm2,年產干黃花菜2 000 t,產值2億元,出口創匯5 000萬元。
4.2.2 社會效益。全縣2 000 hm2黃花菜基地建成后,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當地農民增收,減輕就業壓力,同時可帶動二、三產業發展,增加附加值,有力地推動了貧困山區特色農業發展,提升農產品深加工水平和規模,延伸了產業鏈。
4.2.3 生態效益。黃花菜產業是無污染、無毒、無公害的綠色產業,黃花菜生產以農家肥為主,使用殺蟲燈、色板和植物源、生物源農藥進行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工過程未添加任何化學試劑,黃花菜是真正的綠色產品,發展黃花菜產業是發展特色綠色農業的可行之路。
5 發展對策
5.1 加強組織領導
石泉縣成立特色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縣主要領導掛帥,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加強生產管理,層層落實任務,嚴格督促檢查,確保基地建設任務順利完成。
5.2 加大扶持力度
石泉縣出臺扶持黃花菜產業的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從產業貸款、種苗補助、土地流轉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
5.3 穩步推進基地建設
沒有基地就沒有產業依托,就沒有企業的發展,要切實解決影響基地發展的各種問題,從種源質量、規范種植、科學加工等方面加大種植技術服務力度,要從能人、大戶和合作社抓起,實施能人興村戰略,振興鄉村經濟[3-4]。
5.4 加強技術服務
一是開展黃花菜關鍵種植技術研究推廣。重點研究推廣優質高產品種、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無害高效加工等技術,為黃花菜產業的規模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加強技術培訓。利用培訓會、現場會、短信、微信、明白紙等各種形式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戶種植規模和水平[5-6]。
5.5 推行“公司+農戶”經營模式
以石泉縣正興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為依托,不斷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農戶+基地+公司+市場”一體化的產業格局。在農戶和企業之間建立利益共同體,積極穩妥推進基地建設,增加農戶收入,促進企業發展,將黃花菜產業做大做強。
6 參考文獻
[1] 鄧放明,尹華,李精華,等.黃花菜應用研究現狀與產業化開發對策[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6):529-532.
[2] 張西露,粟建文,葉英林.祁東縣黃花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3(15):148-151.
[3] 李鎖記,賀愛萍.慶陽市黃花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甘肅農業科技,2005(10):29-31.
[4] 拜倉定.慶陽市黃花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甘肅農業,2009(5):23-24.
[5] 韓薇,石喆.大荔縣黃花菜產業發展調查分析及建議[J].現代農村科技,2011(7):6-7.
[6] 龍飛.祁東縣與慶陽市黃花菜產業發展比較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8):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