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囡囡 于神
摘要:建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養老保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大意義。2010年以來,我區按照國家的整體部署和要求,以全民參保,應保盡保為目標,全面啟動實施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參保人數已達26.1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領取養老金人數為10.5萬人,基本實現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本文探究了我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工作現狀,提出了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城鄉居民 養老保險 現狀 問題 對策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內容,實現了我國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目標,對解決城鄉居民老有所養問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自2010年起,我國全面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1年7月啟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因為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兩種制度極為類似,威海市文登區2013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并實施,建立了城鄉統籌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下稱居民養老保險。
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現狀
文登區全區下轄3個街道、13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760個村(居)委員會,人口58萬人,現有26.1萬居民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其中繳費人數15.6萬人,收繳保費6.45億元,保險覆蓋率99%以上,10.5萬人達到退休年齡每月領取養老金。2010年以來對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進行了6次調整,由最初的每月33元調整到現在的120元。在實施居民養老保險過程中,我區建立了區、鎮、村三級聯動的工作體系,區級由居保處負責抓統籌,著重開展經辦隊伍建設、業務流程優化設計、工作任務督導落實,確保整體工作有力推進:鎮級作為基層業務的經辦主體,著重加強基層經辦能力建設,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村級主要負責擴大政策宣傳、協助開展收繳、發放養老金等工作。目前,我區已實現居民參保繳費、養老金領取、信息查詢、政策咨詢四個不出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區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以來,各項工作穩步發展,但從實際工作開展情況看,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待遇水平較低,參保積極性不高。一方面,居民養老保險相比職工養老保險待遇低。且女性退休年齡較職工養老保險要晚,影響了城鄉居民的參保積極性;另一方面。高繳費檔次與低繳費檔次的養老金待遇差別不大,影響參保人按高檔次繳費的積極性。從2017年繳費情況來看,我區參保人員選擇最低繳費檔次500元的,有7.1萬人,占參保總人數的87%;選擇最高繳費檔次5000元的,有456人,僅占參保總人數的6%。
(二)財政投入不足,激勵作用不強。現行政策規定,居民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納為主,以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原則。目前政府財政對500元以上各檔次的繳費補助均為60元,沒有體現出激勵作用;集體補助方面,據統計,我區2017年給予參保人員繳納集體補助的村居僅為22個,僅占全部村居的3%,而且其中有17個村居的集體補助金額僅100元,大部分參保人員養老金實際上還是靠個人繳納。
(三)稽核渠道范圍較窄,基金安全系數不高。目前,我區主要采取村居委會每月上報死亡人員名單及殯儀館提供死亡人員信息等方式,對享受養老金待遇人員進行生存認定。在實際工作中,有部分村居不能按時上報死亡人員信息、部分領取人員不按時進行生存認證。另外,由于居民養老保險未實現全國聯網,部分流動人口存在多地繳納養老保險、多地重復領取養老待遇的情況,難于及時發現,及時解決。據統計,2017年在我區領取基礎養老金的48人同時在外地領取待遇,導致需追回養老金達11.8萬元。
(四)基層經辦能力較弱,服務質量有待提升。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大部分在基層展開,工作任務重、要求高,需要基層經辦人員全面掌握政策,積極引導本村居民參保繳費。目前,我區各鎮、辦的居民養老保險協管員主要由從事其他業務工作的鄉鎮干部兼任,精力有限,往往是顧此失彼;村居協管員大部分年齡較大,個別人員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在業務經辦上存在一定的劣勢,也未能充分發揮宣傳主力作用。
三、解決對策
為確保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長期穩步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立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的正常增長機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政府財政資金引導機制。逐步提高對參保人員、特別是特殊群體的補貼標準,每年按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幅度或財政收入增長幅度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貼。建立正常的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將養老金標準與人均GDP、物價水平、收入水平等指標掛鉤,實現城鄉養老保險水平與生活水平相適應。
(二)加大政府對居民養老保險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按照繳費標準逐步提高補貼的比例,每提高一個繳費檔次,政府補貼標準也相應增加。以引導參保人員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另一方面,對經濟欠發達村居,應由政府補貼代替集體補貼。對經濟發展相對較落后的村居,集體補貼資金應建立兜底保障機制。總之,財政要明確責任,加大投入,提高養老金的補貼水平,集體補貼部分要到位。
(三)進一步完善稽核方式。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拓展生存認證的渠道,推廣社區認證、手機APP自助認證、自助終端機認證、協同認證、境外認證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認證工作效率,便利辦事群眾。建議人社部門積極與民政、公安、計生等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建立人員信息查詢平臺,及時獲取參保人信息,從制度上杜絕冒領、重復領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情況的發生。
(四)加大人員和經費投入,優化基層經辦隊伍。建議鎮、辦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實行垂直管理,人員的任命、考核等由區人社部門直接管理,以便促使他們專心從事人社工作;村級協辦員應選擇年齡較輕、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強的人員擔任,重點解決其經濟待遇和政治待遇,將其工作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以調動協辦員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