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悟軍
【關鍵詞】 語文教學;說話訓練;復述課文;討論;口頭作文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2—0057—01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重要學科,說話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說話水平的高低是語文水平的體現,說話能力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也是時代經濟發展與人們交流合作的需要。鑒于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的說話能力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一、讓學生復述課文,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課文復述,即通過視覺或聽覺將課文消化理解儲存腦中,然后轉化為口頭語言表達出來。復述的特點表現在,復述者組織內部語言是在理解吸收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復述的內容是現成的,說話者可著力于內部語言的組織和向有聲語言的轉換,轉換中,可憑借原文來實現語詞編碼,因此,復述對豐富學生的語言,體會內部語言的組織和詞語編碼——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復述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要求詳述,也可以訓練簡述,還可以摘要復述或重點復述,可以交換角度復述,也可以變換體裁或變換結構復述,可以發揮想象力,擴展原文的某些內容來復述,也可以在復述基礎上加以評論或發表一點感想而成為評述。不僅有情節的、描述性的文章可以復述,說明文、議論文同樣可以復述,課文是復述訓練的主要材料,聽一段廣播,看一個小品,也可作為復述的材料。復述同時是聽話的訓練,一個人復述,大家在聽,復述者自己也在聽,如果是以聽為材料來源,聽話訓練的因素就要強,教師除指導復述,向復述者提出要求外,還應指導聽復述,向聽者提出要求,如復述的脈絡是否暢達,語言是否清晰等,復述之后可組織評論,復述者也可自評。
二、引導學生課堂多討論,增強學生聽話與說話能力
課堂上的談話、討論,可以精研學業,磨礪思想,也可以有效地訓練聽話與說話、談話,討論是在互相切磋中進行的,在互相交流之中,時時會閃現智慧的火花,這一切都在流動的口頭語言中展現,這正是訓練聽說能力的良機。
1.學生在課堂談話、討論之時,教師應有明確的訓練學生說話的意識。2.隨時相機進行聽話訓練,教師要抓住機會提高學生聽辨能力。如,有的學生在討論中批評別人的意見,卻沒有弄明白別人的意思,或是曲解人家的意思;有的學生能聽辨出別人發言中深層次的旨趣或問題;有的善于歸納不同意見的焦點,等等,教師對這些聽辨表現給以評論、指導,對學生是很有幫助的。3.談話、討論比朗讀、復述更要求獨立組織內部語言。發表意見在內容上沒有什么依傍,全靠自己思謀,因而教師要重視指點學生思慮好自己發言的要點——即組織內部語言所形成的信息點,以便由此生發開去,展開詞語編碼。4.要避免齊呼答式的沒有什么訓練價值的表面熱鬧,不要滿堂都是“是不是呀?”“是!”5.教師要對學生的談話與討論進行及時點評,以鼓勵為主,一定不要諷刺與挖苦。
三、讓學生看圖說話和口頭作文,培養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
課文插圖或與課文相關的圖畫在閱讀教學中能起一種輔導作用,運用得當,又可以把插圖或與課文有關的圖畫當成說話訓練的材料。這種說話訓練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指導看圖說話,先要讓學生把畫面看得準確、完整,看出構圖重點,各部分間的關系,盡可能領悟圖的底蘊。以此為基礎,構思說話的要點。看圖說話不拘泥于一種格式,可以有許多新變化,如果課文語言描述生動,不妨讓學生作繪畫構思,然后用口語描述出這幅構思中的圖畫。如,一位教師教《驛路上梨花》別開生面地讓學生把這篇散文構思成連環畫的幅幅畫面,要求學生用口語介紹每幅畫的構圖,學生興味盎然,課堂發言精彩萬分。學生從繪畫構思角度深入理解了課文,口語也得到一次很好的鍛煉。
口頭作文是作文訓練的一種方式,這種訓練難度大,綜合性強,教師出題后,給學生一點時間構思,然后要求其當眾講說。口頭作文,在訓練口才的同時,對學生構思語言、組織內部語言、思維的條理化、詞語編碼能力、用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等都是很好的鍛煉。口頭作文的指導和講評,大體上與作文相同,其中應當側重分析學生口語表達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的口語表達作指導和講評,幫助學生解決在系統、連貫、成套地講話時所遇到的各種不同的困難。
總之,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抓住課堂這一主陣地,設計出面向全體學生,能激發全員參與熱情的訓練方法,扎扎實實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