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涌濤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趣味性;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2—0086—01
小學生由于年齡還小,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因此,趣味性教學可有效發掘語文學科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談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要想學好語文這門課程,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雖然新課程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壓力反而越來越大,并且教師在教學中也忽略了趣味性教學。第一,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目前小學生學習的壓力非常大,各種培訓班占據了學生的課后時間,使得學生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下難以釋放自我,對待學習難免有厭倦的心理。再加上教師教學方法太單一,課堂上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較少,導致學生對學習興趣不大,從而使得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第二,教師沒有意識到趣味性教學對語文學科的重要意義。當前,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更多的是注重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讓學生在學習中快樂的成長,這樣才是素質教育的本義。但是縱觀當前的教育現狀,課堂上仍存在教師“一言堂”的情況,導致學生學習效果欠佳。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趣味性的方法
1. 進行美文賞讀,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文字本身有它獨特的魅力所在,并且耐人尋味。同樣的字放在不同的句子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意思。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那一段優美的文字,一篇精彩的文章,還有美麗的詩歌,都是值得我們去品味的。在品味這些優美的句子時,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引發與作者情感的共鳴,讓我們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要生搬硬套,這樣學生是感受不到文字的魅力的,而是要學會進行美文賞讀,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所在。以《秋天的圖畫》這篇文章為例,這句就寫得特別的美:“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山野就是美麗的圖畫。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痹谫p讀這篇文章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讀三遍以上課文,然后再一句一句地進行賞析。讓學生增加對文字的理解,體會到文字的魅力。
2. 巧用猜謎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學科中,導入教學是重要的環節之一,并且是決定課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在課堂上,若教師的導入方法恰當,就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為師生搭建良好的互動橋梁,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打開學習思路,從而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以“烏鴉喝水”這節課的內容為例,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那么教師可以用猜謎的方法引入這篇文章的主題。師:“身穿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同學們是否知道這個謎語說的是哪個動物呢?”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身穿黑衣服的動物有哪些,然后再選出長得比較丑的動物,最終引導學生猜出是烏鴉。之后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烏鴉喝水”,并且讓學生猜或者是想象烏鴉是怎樣喝水的,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入這節課的學習,由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開展頭腦風暴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小學生由于年齡問題,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所欠缺,并且自控能力不高,在學習中需要教師的監督才會主動學習;脫離了教師的監督,學生就會開小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而語文學習能力也不強,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頭腦風暴活動是語文教學中不錯的方法,能夠促進學生點燃學習熱情,讓學生樂于參與到學習中,還能夠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四年級上冊的古詩教學為例,要背誦的兩篇古詩是:《題西林壁》《游山西村》。為了讓學生快速地背誦這兩首古詩,可以讓學生在早讀或者晚讀時全體站立自由背誦,能夠流利地背誦的學生自覺坐下,還不能自由背誦的學生繼續努力,直到能夠背誦為止。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長期堅持下去,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小學生對于各種事物都充滿著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對于小學生的教學就可采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習興趣。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