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坪
【關鍵詞】 物理教學;微課;課堂;概念;知識點;復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2—0119—01
微課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網絡在線學習為主要手段,以某個概念、規律、實驗等為主要內容,圍繞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以視頻為主要呈現形式的在線課程資源。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物理教師,我在新課導入、物理實驗、重難點講解等多個教學環節,大膽嘗試運用“微課”這一輔助工具,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利用微課導入課堂
利用微課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物理是一門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科,經常通過一些實驗來解釋和驗證課本中的理論和知識點。實驗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物理知識與規律,但是由于教室的環境以及其他的實驗安全性等問題,導致有很多實驗不能演示給學生觀看,從而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高,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懸念,并引出將要學習的物理知識和課本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微課進行概念教學
物理概念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然而,物理概念一般較為抽象,教師有時沒有較好的方法進行講解,往往將物理概念硬塞給學生。所以,在教學中采用一定的手段幫助學生較輕松地建立物理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如,比熱容概念的引入,課本上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夏天的中午,走在海邊的沙灘上,覺得沙子很燙,而海水較涼”。對于農村中學的學生難以走進情境,產生疑問可以利用家中的浴霸模擬太陽,把實驗過程拍攝下來,利用軟件制作微課,再在課堂上播放。此課的探究活動是建立在比熱容概念的基礎上,如果課堂上讓學生分組實驗,學生的大量時間花在實驗操作上,大大削弱了學生對實驗本身的思考,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課前教師把實驗過程拍攝下來,后期進行剪輯和加工,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無縫對接。這樣學生就有時間討論實驗的設計、數據的分析等過程,有利于最終建立物理概念。
三、利用微課進行知識點的講解
筆者在講授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同一個班級內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聽懂或全部掌握,畢竟學生的層次有所不同,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老師只講解一遍是遠遠不夠的。通過使用微課,可以讓學生反復觀看,做到省時、省力又高效。如果將一個個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出來,那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效率,還可以為復習鞏固提供便利。一段時間后,當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感到模糊時,就可以自主獨立地回過頭來利用微課進行“再學習”。這樣既避免了題海戰術,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他們良好習慣的養成以及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四、利用微課提高復習效率
復習課是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課型,對夯實學生的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復習課又是最難上的一種課,學生沒有了學習新課程的新鮮感,學習激情下降。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成為我們上好復習課的關鍵。
對《物體的運動》章節的復習中,筆者采用網絡上禮蛋花《行進中的自行車為何變成倒退》引入,再從視頻中歸納出相關知識:物體的運動與靜止、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物體的速度的測量和計算等等,這樣在抓住學生興趣的同時一步步地建立本章的知識框架。中考復習,由于知識容量大、課堂時間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大綱和考綱,了解知識的縱、橫向以及內在聯系的基礎上,科學系統地把知識分成各小版塊,每個小版塊可以制作微課,把新授課的知識進行重組,以全新的面孔、新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但提高了復習課的容量,而且學生像學習新授課一樣有新鮮感,有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對電學知識的綜合復習,以滑動變阻器為主線制作微課;復習電學的重點實驗,從一個知識點出發,輻射到線、面,串接出知識間的聯系,加強知識間的遷移,在無形中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形成知識鏈、知識框架。
總之,微課教學秉持“重視引導,微處入手,快樂學習”的理念,是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同時,微課革新了傳統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了傳統聽評課模式,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作用。教師只有對微課的運用情況時刻調查、分析、反饋,微課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