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我國參與的全球金融事務越來越多,人民幣國際化的需求也逐步加強。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加入SDR標志著人民幣在成為國際貨幣的進程中取得進一步發展。本文敘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進程,并指出當前阻礙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最后為真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提出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
一、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概述
自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2015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達到7.2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43%。2014年11月人民幣首次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2015年8月曾一度躍居第四位。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成為SDR籃子貨幣,并取得了10.92%的權重和1.0174上午貨幣數量。這是新興市場國家貨幣首次加入SDR.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目前,人民幣在支付領域排名第六,2016年11月的市場份額為2%。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
(一)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仍保持較快穩定增長,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市場主體逐漸產生了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客觀需求。為順應市場需求,促進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2009年4月,國務院批準在上海、廣州、深證、珠海、東莞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至此拉開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帷幕。
2010年6月試點地區擴大到20個省市,2011年8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進一步擴展到全國所有地區。2016年5月,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在全國推廣,整合了本外幣和中外資機構外債管理方式,進一步提高的業務開展的便利化程度。
(二)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1.涉外經濟管理部門在統計核算中開始使用人民幣計價。2013年2月.海關總署發布了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及貿易差額的數據,并自2014年起全面實行以人民幣計價的統計數據。2014年1月,國家外匯管理局開始公布以人民幣計價的銀行結售匯、代客涉外收款、國際收支平衡表、金融機構直接投資和中國對海外投資的金額總額。涉外經濟部門以人民幣計價公布數據有效引導了市場主體開展本幣結算業務。
2.大宗商品期貨及國際版人民幣計價。2013年以來,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一直在籌備原油期貨交易。2015年7月,人民銀行對境內原油期貨交易跨境結算管理做出具體規定,明確境內原油期貨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2014年9月.正式啟動黃金國際版交易。2016年4月,全球首個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基準價格“上海金”集中定價合約正式掛牌交易。
(三)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2014年人民幣已成為世界第七大儲備貨幣,至2016年6月。人民銀行與35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額超過3.3萬億元。隨著人民幣加入SDR,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認可和加強。
二、制約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
(一)中國經濟面臨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勞動力、土地及其他資源成本上升.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巨大壓力;而且政府債務及企業債務風險加大、房地產市場衍生的金融風險和資金外流風險進一步凸顯。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內部風險。
(二)金融市場體系不匹配。縱觀國際貨幣發展史可見,貨幣國際化的重要基礎是其金融市場的發展。而相比之下,我國金融市場起步晚、發展緩慢,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比較落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要求。
(三)未實現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雖然我國一直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2015年,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關鍵性進展:央行不再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設置存款利率上限。但利率管制的放開帶來潛在的金融風險上升,因此需要采取充分適當的監管措施.相應轉變貨幣政策。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整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強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要參考上一日收盤匯率,這使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更加市場化。然而,實際的匯率形成機制與目標機制之間仍存在差距,人民幣匯率仍主要參考美元,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低于其他國際貨幣。
(四)資本項目未實現自由兌換。國際貨幣的競爭力來自于其交易的便利性.而這種便利性不僅指貿易中的便利性,而且指在資金流動上的便利性,而資金流動的便利性取決于資本賬戶的管制力度。中國目前對資本賬戶的管制是較為嚴格的。
三、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幾點建議
(一)繼續推進金融體系改革。市場化的金融體系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基礎。我們應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匯率方面應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形成機制:繼續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人民幣投資的便利性;不斷推進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便于境外主體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和境內股票市場。
(二)繼續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離岸市場的匯率由市場決定。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關鍵是要進一步擴大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金融和貿易優勢,將香港特別行政區打造成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從而為其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提供寶貴經驗。
(三)完善監管政策,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順利進展。人民幣國際化的好處顯而易見,但過快的國際化進程也會帶來不小的風險。對跨境資金流動應實行本外幣一體化的管理政策,有效應對資金流動。
結語:人民幣國際化是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盡管我國當前金融改革取得一定進展,但距離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在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我們應循序漸進,充分考慮各種潛在風險,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是其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隨著我國經濟及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人民幣真正成為國際貨幣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