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興城市委黨校 王悅
在現代化社會背景下,所有人都與經濟緊密聯系,對黨校教學及培養主體的各級黨政領導人員而言,強化經濟管理知識、提升經濟管理技能及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提高黨校內經濟管理教育質量,是黨校教學人員的永恒職責及職業追求,展現了黨校發展的生命力。
隨著國家經濟的日益發展,市場中對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多,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這是一項長期且堅持不懈的任務,黨校在開展經濟管理教育時,要進一步總結、歸納、優化經濟管理教育。
(一)課程編制不科學。課程編制不科學現象的出現與黨校本身的發展情況息息相關。經濟管理教育本就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因為未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導致教學工作局限于理論學習上。該種條件下,教育出的黨政人員將缺少實踐操作技能。這些問題的出現,極大影響到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還影響到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育。
(二)教育模式問題。由于黨校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針對經濟管理課程的教育若根據一般高校的教育模式實施,將會違背黨校經濟管理教育的初衷,加上黨校師資力量較弱,各類教育資源還不完整,導致黨校經濟管理教育遇到了很多阻力。當前,大部分教員還沒有克服以“教師為主體,課堂為中心”的落后簡單教育方式,對案例式、情景模擬等新的教育方式使用的很少。如今依舊有課堂面授,注重教忽視學,往往采取講授式模式,尚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無法迎合來源于不同領域黨政人員的學習要求。對當前市場上的熱點問題和經濟形勢研究不全面、不透徹,無法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必然也無法引起學員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在世界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伴隨市場經濟制度的革新,國內的經濟也表現出了優良的發展趨勢,而且,經濟管理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所以,大力推行經濟管理學科的教學革新,重點培育學員的實踐能力及處理問題的技能迫在眉睫。
(一)設立科學有效的經濟管理學科。經濟管理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創建黨政領導人員科學的經濟管理理論體系,進而達到經濟管理教育的目的及任務,而課程設立的科學有效性會給教育目標的實現引入新鮮活力。簡單地說,首先,黨校內課程的設立,不僅要思考學員間的共同要求,還需要把受教育主體所從事的業務領域和各層次間的差別性有效結合在一起,促使所學原理可以真正被使用到實際業務當中,確保教適所需。其次,黨校在設立課程時,需兼顧到相對應課程的設置,主要包含經濟管理的常規方法及手段、原理、作用等等,讓從事各工作的黨政干部均能由此歸納出滿足自身需要的知識與精華。最后,黨校內管理人員要定期加強和受教育人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掌握學員的思想動態及工作狀況,并采集學員對課程設立后的各種看法及建議,為科學設立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簡而言之,科學有效的設立經濟管理課程,既對經濟管理教育的開展具有很好的基礎作用,又為黨校的建設引入了更多鮮活力量。
(二)豐富教育模式。在融入傳統教育模式的同時,采用各種各樣的現代化教學模式,促使教學效果的提升。首先,要積極參與,采取案例教育模式。經模擬或是重現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使學員將自身融進案例情景當中,供所有學員展開分析與討論。該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增強學員的自主性、參與度,使學員自身通過探討案例,找出問題、研究問題并處理問題,重視學員技能的培育。如此能為學員的具體工作決策帶來參考,而且還對經濟管理原理的相關理論有了一定掌握、了解、消化及吸收,不斷提升學員的理論認知能力及處理實際問題的水平。其次,加強互動溝通,實施現場教育法?,F場教育主要指以培育學員的創造性、實踐水平及處理問題的水平為導向,在現場教育場所設立教育課堂的模式,通過教員、學員、教育現場人員找出問題,共同分析與處理的一種自覺式、多維度的教育方式。該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使學員近距離掌握豐富多樣的“活教材”,和老師、其他成員及教育現場人員一同討論、互動溝通,來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管理對人類生活及社會發展發揮出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為迎合時代發展要求,經濟管理也日益被融入黨校教育系統中,對國家培育高素養的黨政干部起到了顯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