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燕 鐘海 董蘭 嚴曉芬 林庚
摘 要 在“互聯網+內容產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的大背景下,我國自媒體“內容創業“也經歷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自媒體從單純媒體交流到兼具商業形態的性質,是和其自身的性質特點有關的。作為一種新的商業形態,自媒體“內容創業”呈現出依附于平臺、盈利渠道多元、“精英”和“草根”差別明顯和進入精細化耕作階段等特征,并逐漸走向理性化。
關鍵詞 自媒體;內容創業;特征分析;商業形態
一、引言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在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對于推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盤活經濟存量,創造產業增量,發揮著巨大作用。“互聯網+內容產業”就是互聯網與傳統版權產業的融合創新。在網絡經濟成為激活我國經濟活力的新引擎、國家頂層設計多維度促進版權產業發展和龐大的消費潛力為產業發展帶來重要契機的背景下,我國“互聯網+內容產業”迎來了難得的時代機遇。[1]自媒體“內容創業”是目前“互聯網+內容產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其近年來的發展備受社會關注,本文主要從自媒體創業者角度對當前自媒體“內容創業“的特征進行探析。
二、自媒體定義及特征概述
2003年,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第一次提出“WeMedia(自媒體)”概念,將自媒體定義為“普通市民經過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提供并分享他們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十幾年來,自媒體蓬勃發展,從傳播形式、傳播載體,到傳播內容、傳播數量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自媒體平臺(主要指社交媒體)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博客階段,“此時的自媒體人如‘散兵游勇一般散落在網絡四方“[2],第二階段是2009年底開啟的微博階段,這其中又以新浪微博為首,人們集聚在微博客平臺上進行”公共討論“和”社會參與“等等,第三階段是2011年以來微信平臺的熱捧,其衍生的微信公眾號平臺服務引發了自媒體”內容創業“的熱潮。[3]根據《2015年內容創業白皮書》,2015年微信公眾號數量超過1000萬(相當于每60人就有一人在運營微信公眾號),成為內容創業的主要陣地。[4]如果說2015年是內容創業大放異彩的一年,那么2016年則被認為是“內容創業元年”,微信公眾號數量持續增加,達1777萬個,此外,依托微博、頭條、APP以及其他視頻、音頻平臺的內容創業號更是不計其數,各種自媒體平臺也應運而生。
自媒體依托互聯網技術誕生以來,從迅猛發展到如今的方興未艾,爆發出巨大的力量并且對傳統媒體帶來巨大的沖擊,這和它自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與傳統傳播媒體相比,自媒體的信息制作和傳播行為具有個體化、自主性、信息內容多樣化、傳播途徑的圈群化和傳播的高速性等特點。[5]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微信公眾號平臺的這句宣傳語充分詮釋了自媒體的個體化和自主性。和傳統的大眾傳媒相比,自媒體內容的制作、編輯和發布等等一系列行為都是個體的,自主的,體現出個體自發性的特征。
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各行各業,這相對于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單個行業的知曉能力來說,可以說是覆蓋面更廣。這使得自媒體具有信息多樣化的特點。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喜好制作和發布信息,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自媒體直接發出,產生一種嶄新的社交和信息傳播方式。
大眾傳媒是典型的點對面的傳播形式,而自媒體則是通過交際圈群進行點對點或點對群形式的信息傳播。這種傳播是隨時隨地的,幾乎是不受任何限制,所以自媒體也具有傳播的高速性特點。
三、自媒體“內容創業“的特征分析
自媒體的上述特點是媒體領域的革命,只要擁有基本電子網絡移動設備和基礎寫作能力,每個人都可以發聲,其進入門檻低,操作運作簡單,讓自媒體大受歡迎,發展迅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越來越追求有質量的精神文化消費,這是自媒體“內容創業”的良好機遇。在李克強總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自媒體創業”更持續成為草根創業者們競相追捧的熱門領域,很多媒體人也紛紛投身于內容創業的大潮中,內容創業蓬勃發展。自媒體“內容創業”再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了以下顯著的特征。
1.依附于平臺
自媒體平臺是自媒體內容創業者必須借助的技術支撐,也是傳播工具。從傳播學角度看,宏觀社會環境、自媒體傳播者、自媒體內容生產、自媒體內容分發、自媒體用戶是影響自媒體發展的五個關鍵點。[6]媒體領域“內容為王”是金科玉律,但是內容也需要借助媒介才能更好傳播。自媒體平臺就為自媒體內容創業者提供了這一媒介,為自媒體內容分發提供了技術支持。近年來,騰訊、阿里、百度、網易、搜狐以及今日頭條等互聯網企業競相投資建立自己的自媒體創業平臺,以其平臺優勢和資本實力支持自媒體人的內容創業。盈利是自媒體“內容創業”的根本目的,除了依靠自媒體平臺傳播,自媒體創業者還需要依靠平臺盈利。最常見的就是平臺的廣告流量變現,此外還有平臺的補貼資金和增值服務(如大數據精準分發、頭條引流戰略、平臺與制作者的利益分成,原創版權保護、站內廣告曝光、電商對接服務等)也為自媒體創業者提升了盈利能力。平臺具有的優勢和資本實力是自媒體創業者的堅實基礎。
2.盈利渠道多元化,廣告變現是首選
文獻《自媒體的六種商業模式》基于三要素模型總結了自媒體的六種商業模式:廣告、軟文推廣模式,會員制模式,衍生服務收費模式,“版權付費+應用分成”模式,“贊賞”模式和平臺型商業模式。[7]文獻《類型學視角下自媒體內容創業盈利模式探析》從類型學視角出發,對目前主要的內容創業盈利模式進行歸納分析,細化出了八種盈利模式,分別是廣告模式、內容付費模式、會員制模式、贊賞模式、分成模式、電商模式、衍生盈利模式和投資盈利模式。[8]由此可見,目前自媒體的盈利渠道是多元化的。
雖然盈利渠道多元化,但廣告仍然是內容創業者最常見的變現手段。微信公眾號廣告投放活躍,廣告變現是內容創業者首選。[9]2018年,廣告在自媒體投放中平均增加40%。[10]
3.內容為王,“精英“與”草根“的云泥之別
傳統媒體講究“內容為王“的定律在自媒體領域同樣適用。在大數據時代,內容還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用戶生成內容包括用戶有意識地上傳的一些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也會連接用戶的消費信息和信用記錄等信息,這些龐雜的符碼匯流成“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廣告商提供更為精準的數據源,為科技企業勾勒更為直觀的研發目標。[11]用戶生成內容是數字資本主義的新增長點,它被喻為21世紀令人上癮的“白糖”。[12]資本都是逐利的,為了點擊量,獲得“注意力經濟“,自媒體內容出現了一些亂象,最典型的就是標題黨,靠驚世駭俗的標題吸引眼球。這種劣質的內容只是”草根“自媒體從業者的運營方式,是很難可持續發展的。據艾媒發布的《2017年自媒體從業人員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71.2%的自媒體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月收入1萬元以上的僅有10%左右,內容產出是困擾自媒體人的首要因素。在自媒體創業的大格局中,獲得巨大成功的自媒體從業者都是各個業界的精英,例如大V微信公眾號”邏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就是央視多年的節目主持人,也是資深媒體人和傳播專家。而很多獲取了早期自媒體紅利的自媒體大號也開始了精品化運營,靠精品內容穩住粉絲量。
4.由野蠻生長到精細化耕作
任何一種商業形態的出現,都會經歷從前期野蠻生長到后期的精細化運營這一過程。[13]自媒體這種由互聯網催發的特殊的商業形態也不例外。縱觀近兩年自媒體行業的發展,自媒體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一些內容劣質或不能及時更新的草根運營者被自然淘汰。人們對于自媒體的內容需求由娛樂導向轉變為以專業知識為主動,2016年也被稱為知識付費的元年。由此吸引了更多專業人士進入自媒體行業。同時在競爭中幸存下來的很多自媒體號也開始了團隊化運營,通過打造專業化隊伍來強化競爭優勢。
四、結語
自媒體作為一種年輕的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傳媒方式和一種新興的由互聯網催發的商業形態,在發展過程中既呈現出了任何一種商業形態的普遍規律,也有其自身的特征。雖然自媒體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虛假信息傳播、內容抄襲等等,但是總體來看自媒體行業已經進入理性發展階段,行業門檻不斷提高,正在走向多元化和差異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欽坤,田小軍.“互聯網+內容產業”的時代解讀與展望[J].中國版權,2015(03):42-47.
[2][3][11]王蕾.自媒體時代對“內容創業”的批判思考[J].新聞界,2016(22):58-62.
[4]新媒體排行榜:2015年內容創業白皮書,2016-1-23.
[5]宋全成.論自媒體的特征、挑戰及其綜合管制問題[J].南京社會科學,2015(03):112-120.
[6][13]張玲.傳播學視角下的自媒體“內容創業”可持續發展路徑——以“凱叔講故事”為例[J].傳媒,2018(13):93-95.
[7]張鴻飛,李寧.自媒體的六種商業模式[J].編輯之友,2015(12):41-45.
[8]韓旭,張蓓.類型學視角下自媒體內容創業盈利模式探析[J].傳媒,2017(11):73-75.
[9]新媒體排行榜:2017年內容創業白皮書,2017-1-07.
[10]TopKlout克勞瑞:《2018自媒體行業白皮書》,2018-3-29.
[12]邱林川.(2014).告別i奴:富士康、數字資本主義與網絡勞工抵抗[J].社會,34:119-137.
作者簡介:
劉聰燕,生于1997年11月,漢族,江西贛州人,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鐘海,生于1997年9月,漢族,江西贛州人,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
董蘭,生于1997年10月,漢族,江西贛州人,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嚴曉芬,生于1997年11月,漢族,江西贛州人,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財經大學2018年度大學生實踐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810421056)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