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蘇爽
摘 要:對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的合理確定,既有利于保障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避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違背競業限制約定給單位帶來損;也有利于保護勞動者的權利,防止用人單位濫用競業限制條款索要天價違約金。我國法律充分尊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意思自治,未對競業限制違約金做出限制性規定,但結合實踐中的司法判例來看,天價違約金層出不窮。針對實踐中違約金過高的情況,制定相關法律明確約定競業限制金數額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利于明確法官自由裁量權標準,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競業限制;違約金;問題研究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為保護自己的商業秘密,可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或者其它負有保守商業秘密義務的勞動者簽訂競業禁止協議或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同時也規定“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但競業限制違約金的數額并未限制。本文在對2016年所有有關競業限制違約金的終審判決① (共55 個,經整理有效34 個)研究基礎上,結合我國法律法規對競業限制違約金的規定以及學者論著,以期能對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合理化有所幫助。
一、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的法律限制
2012年修正的《勞動合同法》去掉了2006年《勞動合同法(草案)》中規定的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的3倍。中央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對競業限制違約金均無限制性規定,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但“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中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競業限制協議中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或者低于實際損失,當事人請求調整違約金數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②的規定予以處理。
地方性法規規章中,《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均規定,如果用人單位在競業限制條款中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實際損失的,審判中可以適當減少;《江蘇省律師協會關于印發《江蘇省律師行業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指導意見》的通知》規定約定的違約金最高不超過年經濟補償的50%。
由此可見,法律對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無強制性規定,但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應當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約定。如果約定過高,勞動者請求法院予以調整的,法院應當支持。
二、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的司法現狀
在2016年的競業限制違約金司法判例中,97%的用人單位都與勞動者約定了競業限制違約金,87%的判決也都認定了勞動者應當支付競業限制違約金,但59%的判決都認定違約金的數額較高,法院在判決的時候會考慮相關因素酌情降低??梢娫趯嵺`中,大多數用人單位都會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違約金,但約定標準不一,有的直接約定競業限制違約金的數額,有的約定將離職前的收入、競業限制補償金的數額、因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義務導致的損失等作為基數來計算違約金的數額,其中直接約定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的占比例較大。
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了競業限制違約金的情況下,法院一般都會認定勞動者應當支付競業限制違約金,但用人單位未按照約定支付競業限制補償金的除外。法院即使認定勞動者應當支付違約金,也會綜合考慮勞動者的收入情況、勞動者的惡意程度,用人單位的損失,競業補償金的數額等因素對來判斷違約金的數額是否過高。例如,“上海凱盛融英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劉禎煒競業限制糾紛一案”判決中法院認為我國勞動立法設立勞動者競業限制義務的同時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其目的是平衡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利益。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的確立應綜合考慮競業限制的目的、用人單位的對價支付、勞動者的工資收入、違約者的主觀惡意以及違約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后果等因素判定,以期在用人單位商業秘密保護和勞動者勞動權保障之間尋求一種利益均衡。((2016)滬02民終871號)。
如果約定的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過高,勞動者可以申請法院調整違約金數額,法院也可以主動調整違約金數額至合理程度。例如“余漢紅、湖北三環離合器有限公司與余漢紅、桂林福達股份有限公司勞動爭議”一案二審判決中認定勞動者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調整。((2016)鄂02民終227號)“江蘇東爵有機硅(南京)有限公司與李大培競業限制糾紛一案”中二審法院根據實際情況主動調整了違約金的數額((2016)蘇01民終6758號)。
三、對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限制合理化的建議
勞動關系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和隸屬性,競業限制協議的簽訂就是為了在用人單位的商業利益等財產性權利和勞動者的自主擇業權等權利之間的尋求平衡。當用人單位的經濟利益因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義務而遭到損失時,勞動者賠償違約金也成為必要。因此 ,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的合理化勢在必行。
結合立法和司法判例來看,明確競業限制違約金計算基數有利于防止出現天價違約金。法律中可以規定競業限制補償金數額、勞動者的離職工資、用人單位的實際損失、等為計算基數。而法院在審判中可以綜合考慮競業限制的目的、違約者的主觀惡意、以及違約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后果等確定最終的違約金數額。
注釋:
①數據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條件:高級檢索;案件類型:民事案件、文書類型:判決書、審判程序:二審、在全文中檢索:勞動者、競業限制違約金。檢索結果:案例220個,2016年55個,選取2016年作為樣本進行研究。經整理后有效判例為34個。
②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并作出裁決。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彭飛.我國《勞動合同法》競業限制違約金數額問題及解決建議[J].行政與法,2015(12):125-128
[2]魯志峰.競業限制違約金的標準如何確定[J].中國勞動保障報,2016.2.16第005版.
[3]周平.競業限制違約金應當遵循公平原則[J].中國勞動保障報,2015.6.2第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