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璐靜
一位婦女微笑著抱住一個金發少年,少年正在親吻這位婦女——他的母親,這是我小學時買到的《愛的教育》的封面。那是一本裝幀精美的硬皮書,翻開書,里面是一個意大利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的日記,記錄著他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此外,書里還收錄了安利柯的親人為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10則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每次讀起這些故事的時候,我都對我的“同齡人”安利柯的經歷感同身受,陪著他一起哭一起笑。
這是將近十年前,我讀《愛的教育》時的感受。十年后,我從當年的小學生變成了現在的一名幼兒教師,再次拿起《愛的教育》,除了被樹立的故事吸引之外,對這本書也有了更深層的思考。
《愛的教育》,從它的名字上我們就看出,作者強調的就是愛與教育的互相作用。許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曾強調過愛對教育的意義。例如陶行知先生就曾說過: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教育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此外,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同樣的,《愛的教育》的每一個故事,也無不體現著愛的力量:熱愛學習,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于助人,體貼父母等都是愛。這些平凡的人物之間無不蕩漾著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告訴我們,愛,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個體的小愛,更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大愛。
在《煙囪掃除人》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一個可憐的煙囪掃除人,被圍在美麗的衣服、搖動的帽羽、發絲帶、鬈毛之中,那樣子真是好看。三十個銅幣不但早已集齊,而且還多出了許多了。沒有帶錢的小女孩擠入大女孩群中,將花束贈給少年作代替。這時,忽然校役出來說:“校長先生來了!”女學生們就麻雀般地四方走散。煙囪掃除人獨自立在街路中,歡喜地扶著眼淚,手里裝滿了錢,上衣的紐孔里、衣袋里、帽子里都裝滿了花,還有許多花散布在他的腳邊。也許,施舍煙囪掃除人的小姑娘們只是單純的覺得他很可憐,想要幫助他。但她們這小小的善心匯聚在一起,已經成為了一股巨大的社會的力量。社會的同情心無處不在,無不包含著一個愛字。這個生生不息的神圣字眼,雖然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驚心動魄,卻總讓人怦然心動,甚至淚流滿面。因此,無論我們現在是快樂,是痛苦,還是憂傷,都要用一種溫暖的眼光去看世界,永遠都不能放棄愛。
魯迅先生曾說過,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有了愛的學生,才會有一顆純粹的心去學習。《愛的教育》這本書中寫到:你想一想那些拼命工作了一整天之后,傍晚時分又去夜校讀書的工人們;想一想那些操勞了整整一周的時間,而每到星期天仍然去學校學習的婦人與姑娘們;想一想那些訓練之后疲憊不堪地回來時,手里仍然拿著書本地士兵們;想一想那些聾啞人與盲人孩子,盡管有種種不方便,卻仍然堅持學習;最后你再想一想那些雖然失去了自由,卻仍然堅持學習與讀書地囚徒們!讀書上學,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正因為是這樣,我們變得厭惡讀書,覺得束縛了我們的自由,甚至覺得讀書沒有任何作用。但對于那些沒有機會上學的人來說,讀書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啊!所以他們會十分珍惜讀書的機會。事實上,只有真正的珍惜讀書,愛讀書,才能從讀書之中獲取無窮無盡的財富。
同樣的,有了愛的老師,才會有一顆純粹的心去教書育人。在《高尚的行為》一文中,安利柯上課時看到有三四個人正在戲弄紅頭發的克洛西——就是那個一只胳膊已經殘廢、母親賣野菜的孩子。他們用尺子捅他,拿栗子殼擲他的臉,學他一只手掛在脖子上的樣子,把他比劃成殘廢和怪物。克洛西一個人坐在凳子邊上,臉色煞白,用求饒的眼光望著他們。那幾個人見他這樣,越發起勁了,那個一臉無賴相的弗蘭諦跳到凳子上扮起克洛西的母親挑菜擔的樣子來,學生們看了哄堂大笑起來。克洛西氣極了,從桌上抓起墨水瓶朝弗蘭諦扔過去,弗蘭諦閃在一邊,墨水瓶恰好打在正走進來的老師的胸上。大家趕緊逃回到自己座位上去,嚇得不敢出聲。老師變了臉色,厲聲問道:“誰?”沒有人回答。老師提高了聲音,又問:“誰?”這時卡隆突然站起來,毅然地說:“是我!”老師看了看他,平靜地說:“不是你!”等了一會兒,又說:“決不處罰,扔墨水瓶的人站起來!”克洛西站起來,哭著把事情告訴了老師。老師便叫那四個欺負他的人站起來,教訓了他們一頓。然后老師走到卡隆跟前,贊揚他說:“你的心靈是高尚的!”一個老師處理班級事務,最重要的就是肯給學生解釋和改過的機會。因為有時候,眼見不一定為實,老師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給予每一個學生一樣多的愛,學生在學校才會感到快樂,才能將學校的作用發揮到最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故事里的卡隆的所作所為,也在告訴我們只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才會感到快樂和幸福。
感情是相互的,父母給予我們愛,同樣的,我們也會給予父母愛的回應。有了感情的交流,兩人之間就能更好地溝通。就像一位園丁用心用愛照顧他的花圃,那么到了花期,他的花也會為他怒放。父母和老師用心,用愛去教育他們的子女和學生,那么孩子們也會感到愛的力量,也會用心用愛去接受教育,這樣所獲得的知識,也能保留更長久,這就是愛的教育的魅力。
通讀《愛的教育》,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對愛的真諦的解讀:真情換真情,愛心換愛心。因為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充滿愛,所以整個社會大家庭存在著愛的氣息,愛是我們大家心靈的呼喚,愛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