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古籍保護修復方法與技術進行研究,結合實際保護修復經驗,系統分析了古籍文獻的保護修復方法與步驟,以及對后期的古籍保護修復提供借鑒。
關鍵詞:古籍文獻;保護修復;技術研究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積累了大量的古籍文獻,它反映了下五千年綿延不絕的歷史、藝術和研究的重要價值,是文字的重要記載資料,安徽博物院收藏的館藏古籍文獻超過十萬冊,由于年代久遠,保存條件不善,很多古籍文獻已千瘡百孔、殘缺不全,因此保護修復好這些古籍顯得尤為緊迫。
一、古籍文獻保護修復工作的原則
根據我館古籍文獻的病害狀況,也為了防止已損壞的古籍任其發展,應當根據不同病害制定修復計劃,修復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如果操作不當,則會造成文物的再度破壞,所以一定要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整舊如舊的原則”。
1.預防性修復
庫房保管人員需經常檢查庫房內古籍文獻的保存現狀,一旦發現保存完好的文物開始有損壞情況發生,修復人員則要立即做出應對方案以及采取相應措施進行修復,切不可使小傷逐漸擴大。
2.保護性修復
對于已經破損的古籍文獻,修復人員要嚴格遵循“最小干預、整舊如舊”的原則,修復過程中用科學技術和傳統技術最大限度的保留文物修復前的形式,不可使破損部分產生任何形態上的改變。
二、古籍文獻的病害及保護方法
1.蟲蛀
紙張多為植物纖維制成,書角、書背處都會涂抹糨糊,當存放古籍處的空氣濕度達到70%-80%的時候,害蟲就會很適宜的生存下來。最常見昆蟲叫衣魚,是一類較原始的無翅小型昆蟲,身上有銀灰色細鱗,俗稱蠹魚。特別喜歡在潮濕陰暗的環境,這種蟲子以紙為食,往往能把書籍蛀蝕的千瘡百孔,是藏書的大敵,其所蛀紙張多為圓形小破洞洞。修補時可將選配好的補紙根據蟲蛀破洞的大小,剪成需要的大小逐一修補破洞。
2.鼠嚙
木質的書柜、庫房里的書籍,是老鼠們啃咬的對象,老鼠的牙齒長的飛快,如果不經常咬東西將牙齒磨短的話,牙就會長的太長,影響他吃東西的。書籍就老鼠們的啃齒對象,一般老鼠啃咬過的紙張多為書籍的邊緣處,多半呈現碎片狀和不規則的缺損。修補方法和蟲蛀病害雷同。
3.脆化
紙張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素。外界環境因素,包括溫濕度,光線,酸,氧化劑和微生物等。會引起或加速紙張主要成分發生水解、氧化和光解反應,引起或加速紙張的老化。老化的古籍紙張多呈現黃褐色,紙張變得強度下降,有的甚至碎成了紙屑,一碰即碎,脆化嚴重。對于這樣的破損,可以選用與文物紙張色澤、強度相應、薄厚相近的修復紙,在待修復古籍紙張后托裱一層起到加固的作用。
4.污漬
受空氣污垢所致或存放環境的影響,一般古籍紙張上會有不同的一些污漬,如油漬、塵點、蟲糞等污垢,常時間吸附酸性物質,就會使紙張生霉。如果遇到一些干硬的污垢,可用馬蹄刀或棉簽將紙張上的污漬挑刮去,如果紙張嚴重泛黃,有水漬和臟漬,可用開水清洗。
5.霉菌
庫房通風不良、陰暗、潮濕、紙張容易吸濕,空氣中會充滿了霉菌,長時間的話紙張就特別容易產生霉、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霉爛生洞,可謂是紙質文物的大敵。古籍保管環境的溫濕度是影響文物壽命的重要因素,一般害蟲在溫度為18度至35度左右,會生長的特別快,但是溫度控制在10度以下,基本上害蟲就會停止生長及繁衍。霉菌則在濕度75度以上會繁衍的特別快,但是濕度在65度以下,霉菌可能會失去正常的繁殖能力。所以古籍庫房適宜的溫度應該控制在14至18度之間。相對濕度應該保持在50至60度之間。
三、古籍文獻保護修復的主要步驟
1.資料采集
通過相機對文物進行圖片采集,在修復殘破古籍前,必須仔細審查該書的年代、裝幀形式、破損情況和紙張等,制定修復方案。
2.數頁
在拆書前或后,必須用鉛筆記下原書順序,利于修補完畢,順利地裝訂成冊。
3.選擇修復配紙
選配合適的修復配紙,現在普遍采用染色仿古紙或專門請傳統手工造紙的師傅按古籍紙的結構配方而制作,紙張厚薄相適、顏色要比原書稍淺。
4.拆分、揭頁
對于紙質拉力強度較好的古籍,可以采用浸泡洗凈揭頁。如果紙質脆腐碎散,則用蒸氣洗揭法。可用水蒸氣軟化后,手工操作便可以慢慢揭開,可用竹起子或牛角刀逐頁細揭,動作要輕,防止書頁發生破損。
5.修補
古籍破損情況一般以蟲蛀為主。書頁上蛀洞多,就要采用修補法,用輕薄的皮紙補洞,如有多余的漿糊余跡,可用濕毛巾輕敷去掉。
6.噴平
當修補完一冊殘破古籍后,需用噴壺噴霧狀水在每頁上,然后將每頁平整舒展地放在毛邊紙中。上面用書板壓之,然后在書板上用石等重物壓實。
7.折頁 壓平
將壓好的古籍拿出來以原縫線為準,折頁。并修剪書頁上多余的補紙,剪或裁平。因修補紙張的厚薄不勻,需用小鐵錘將不勻的地方錘平,切勿太過用力。接著將古籍放入壓書機里。經過一周的壓實,書頁會達到平整的效果。
8.齊欄
壓平后的書頁,在齊欄時必須松頁,防止產生輕微粘合情況。然后按順序合成一整冊。
9.紙捻釘
整理好書頁后,需用錐子按古籍原孔打通,接著用紙稔釘穿孔眼捆結實,再用鐵錘敲平紙捻結。
10.裝書皮
在紙捻釘的捆結處,點上稠漿糊,把配好的書皮粘于其上,上用書板輕壓,待干燥后,再用錐子按原線孔打通。
11.訂線
在訂線孔內引針穿線,訂線、結扣,將線剪斷,用錐子將線頭扎于書孔內,保持平整、美觀。
五、總結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針對每一件文物而進行合理的保護措施,延續其壽命、是每一位文物修復者的職責。只要我們抱以認真的態度,才能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發揚。
作者簡介:張進進(1980.09)女、民族:漢,籍貫:河北省威縣,單位:安徽博物院,職稱:館員,學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古籍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