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永利
摘要:目前,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就是游戲,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都十分注重游戲環境和游戲內容的設置,因為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多參與游戲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兒開發智力。想必很多幼兒在幼兒教學中都遇到過幼兒爭搶玩具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有些教師選擇增加玩具數量、制定游戲規則來緩解問題,但是這些這種方法歸根結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本文將會針對幼兒游戲情境下爭搶行為的教育策略等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為幼兒教學發展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幼兒園;自主游戲;爭搶行為;教育策略
爭搶玩具是幼兒園較為常見的一種不良行為,有關科學研究學者表示,爭搶玩具是幼兒為了獲取自我利益而表現出來的形式,在幼兒教學中,很多孩子都會在學習中玩耍,在玩耍中學習,兩者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幼兒園中的孩子接觸玩具的機會很多,這也大大增加了玩具爭搶概率。一般情況下,幼兒園中的孩子都喜歡到特定區域玩玩具,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時常有兩個孩子因為爭搶玩具而發生爭執,這時候就會有孩子喊:“老師,他搶我玩具”,這看似告狀的行為實際上是孩子向教師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教師通常會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如告誡小朋友爭搶玩具的行為是錯誤,小朋友之間要學會互相分享、團結友愛,幼師這種處理問題的方法會暫時解決爭搶玩具糾紛,但是過不了多久,又會發生同樣的問題,可見要想解決幼兒園孩子爭搶玩具問題,還應當從根源入手。
一、幼兒爭搶玩具現象的原因分析
1.1環境因素
導致幼兒爭搶玩具的原因有很多,從環境因素分析主要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家庭因素、教育機構因素和社會因素。這三方面因素極容易導致幼兒發生爭搶玩具行為。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孩子對于溺愛,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一同照顧一個孩子,使得每個家庭的孩子成為唯一的小公主、小少爺,這種溺愛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變得自私自利,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通常都會去滿足,如果滿足不了,孩子就會哭鬧,所以大部分家長愿意選擇滿足孩子的想法,這也就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我行我素的性格特點。
教育機構因素也是誘發孩子爭搶玩具的原因之一,上文中提到幼兒園經常會發生多個孩子爭搶玩具的情況,而這時候教師往往會口頭訓斥,告誡小朋友們要懂得分享,而實際上小孩的天性就是喜歡新奇的東西,看到別的小朋友擁有自己沒有的玩具就想搶奪,而大多數幼兒園相同玩具數量有限,當孩子好不容易得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時,又怎么能夠愿意拱手讓給他人。
一些社會因素也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目前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下,這些孩子唯我獨尊,不喜歡與他人一同分享玩具,這也就導致孩子出現霸道、不講理的性格。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大多數的家長都沉迷于網絡游戲、手機、電視機,這些活動已經逐漸的取代了戶外游戲。幼兒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與手機、電腦為伴,并且幼兒時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極強,很容易模仿動畫片里的人物,甚至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行為[1]。
1.2幼兒自身因素
據有關研究結果顯示,幼兒缺乏分享意識是導致他們爭搶玩具的主要原因,在幼兒時期,每一個孩子都希望以自我為中心,皮亞杰認為,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會讓孩子產生自私的心理。幼兒本身的性格特點與他們的爭搶行為有著直接關系,綜合情況來看,幼兒教學發展一定要多方面教學、多角度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豐富孩子的視野,注重對幼兒心理的培養。
二、幼兒爭搶玩具的教育策略
2.1家庭方面
面對孩子爭搶玩具這一問題,家長應當給予高度重視,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理性對待,切忌不能夠過于溺愛,否則會害了孩子。因為孩子本身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如果家長再過度加以溺愛,就會使孩子產生過多的“全能感”和“優越感”,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分享,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將東西據為己有,是一種聰明,而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不懂得分享的錯誤行為,可見家長在引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正確對待,要理性施愛。
另外家長還應當多教給孩子一些禮貌用語,孩子自身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灌輸給孩子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幼兒從小就懂禮貌,這種間接式的教育能夠很好的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因為孩子在爭搶玩具的同時也在進行著溝通和交流,家長可以借此機會來培養孩子的交流能力。
2.2教育機構方面
幼兒園也應當從自身角度出發去解決現有幼兒搶奪玩具的問題,在現代化的教學發展下,教師應當為幼兒多提供玩玩具、看電視和戶外活動的時間,在幼兒自主活動過程中,往往會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其中幼兒搶奪玩具就會出現安全隱患。而幼兒園保障幼兒安全是第一要務,所以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增加玩具數量來避免幼兒搶奪玩具情況的發生。
據有關研究學者表示,幼兒總希望能夠得到教師、家長的夸獎,所以在日常教學中,當教師發現幼兒有主動禮讓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鼓勵、表揚孩子,這樣能夠起到一個激勵作用,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多鼓勵、表揚孩子的禮讓行為有助于讓孩子們和睦相處,在和睦相處狀態下幼兒爭搶玩具的行為自然就會減少[2]。
2.3社會方面
如今幼兒園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90后、80后人群,這部分人群平日工作比較忙,孩子在沒有家長陪伴的情況下喜歡看電視、玩網絡游戲、玩手機等,在該種情況下,人們可以借助媒體來影響孩子,如在動畫片中多設置一些禮貌用語,多播放一些傳統美德小故事,在潛移默化中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懂得謙讓,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幼兒搶奪玩具現象的發生。由此可見側面對孩子進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了幼兒自主游戲情境下的爭搶行為等內容,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在現代化的教學發展中,幼兒教育已經引起了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家長對孩子的過度溺愛反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幼兒自主游戲情況下會出現爭搶行為,這時候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好時機,從小培養孩子的禮貌、謙讓、合作、分享的精神,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車燕虹.試論幼兒合作交往技能的培養[J].學前教育研究,2017(08):123—126.
[2]王鳳.幼兒爭搶玩具問題及其對策[J].安徽教育,2015(03):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