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叻加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或多或少都備受熏陶,但現如今西方文化的闖入,我們的傳統文化于國人卻拉開了距離,思想政治教育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必修課,但是傳統文化卻又多少是真的被傳承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只有傳承和弘揚傳統道德文化的精髓,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偉大復習。
【關鍵詞】高校 傳統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意義
一、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內涵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他的核心就是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被稱為禮儀之邦,也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積,才發展到現在,他也深深的印在了中華人民的血骨中。毫無疑問,他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思想根基。中國成功的偉人,事件無一不是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儒家,道家,佛教及各派思想都多思想教育有著積極地一面。
就在今年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總書記指出,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豐富人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啟迪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啟迪人們正確的治國理政,可以啟迪人們提高道德建設。綜上所述只有傳承和弘揚傳統道德文化的精髓,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偉大復習。
現今我國處于社會的轉型期,在多元素社會價值體系的影響下及西方文化的傳入下,只有通過加強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這也是高等院校面臨的一項緊迫的任務。
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必要性
中國傳統文化其內容較豐富,他給予了文化的思想資源,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多種多樣,它涵蓋了制度文化、民族風俗、觀念文化、倫理道德、歷史、文物等。幾千年的歷史及文化都是中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及勤勞創造的。這些文化經歷了許多曲折,才得以傳承。直到今天,它仍然是用來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素材。
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們,他們的素質應處于社會層面中的高層次,然而目前的現狀卻是與這一目標有很大的距離。而他們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分別為:①個人主義膨脹,紀律觀念淡薄;②心理素質差,學習品質不佳;③誠信缺失,道德防線下滑;④盲目攀比缺乏艱苦樸素精神。
部分高校生的行為和我們所強調的自強不息及艱苦樸素等中華傳統美德卻相互背離,這也表現出學校思想政抬教育、素質道德教育的欠缺,而傳統文化中倡導的美德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失。所以,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才能培養大學生道德感情,才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中華民族的內在凝聚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中國人”等詞匯都讓人們充滿了民族自豪感和家的歸屬感,只有增強大學生對文化認同感的學習,才能增加他們對民族的凝聚力,才能起到他們愛國的熱情。
幾千年以來,愛國主義就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現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利用那些愛國主義的經典題材資源,用創新的手法,深入課堂,教育學生們理性愛國,發揚并傳承中國的優秀傳統,盡一份應有的力量。
大學生最基本的素質之一就是道德素質,它也是取決于是否能培養出合格公民的刻度表。我國的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最重視的便是一個人的道德的修養和人格的完善。自身的提升和自身的修養方法,都是從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中提煉得來的。不管是儒家學派中的舍生取義,或者是道家中的道法自然,它們的基本要義都是一樣的,都是要警示人們不得迷戀物質,要有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現在的高校生應該借鑒古人的修身之法,來提升自身的內在價值。“剛健有為 自強不息”“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等等。這些都是傳統文化中積淀出來的思想精髓,也應該成為高校生加強自我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不可一味的運用說教的形式,刻板的形式進行教育,而應以一種鮮活的、靈活的教育方式來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才可以起到影響及啟發的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它將中華民族的文化追求,精神氣質和我們的學生日常教學融入到了一起,通過傳統文化的精髓去熏陶大學生的心境,去塑造大學生的人格,去完善大學生的理想,去培養有民族文化情感的合格建設者,去培養有擔當有理想的接班人。如果離棄中國傳統文化,離棄民族精神,那么人格的塑造也將失去根基。所以在現如今的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將社會現實和傳統文化結合,也是因為只有將二者相互融合,才可以更有效的熏陶大學生的心境,才可以使我們的民族更加強大,生生不息。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今新形勢的社會下,必須要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植入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要深入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汲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讓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也是高校為教育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弘揚做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Z].2012.
[2]依托傳統文 推進工科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Z].2015.
[3]中國傳統文化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Z].2007.
[4]重視民族傳統文化教育 深化素質教育內涵[Z].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