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晗
【摘要】技師類院校必將注重思想教育工作,這與時代變遷有著密切關系,而在新時代下技工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存在著各種不足之處,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解決之道。
【關鍵詞】技師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時代變遷;存在問題
一、技師院校思想教育工作隨著時代不斷變遷
思想教育工作理念變遷是由于社會環境變遷而引起的。如經濟體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變遷。馬克思指出:“人們按照自己物質生產的發展建立相應的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因此我們知道影響變遷的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經濟關系的變動是思想變動的主導因素。政策作為人們“思想”的產物,自然受到經濟關系的制約。第二,長期以來,我國建立了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反映在政策領域即以中央精神和領導指示作為邏輯起點。圍繞政府意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只規定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旋律等意識形態教育。因此,對政策變遷影響最大的政治因素是政治體制。第三,文化的因子總會深入制度的具體規定和內在精神,成為決定政策變遷的重要變量。改革開放前,社會文化價值觀高度同質,人們把無條件地服從集體和權威的意志作為價值尺度,絕對否定人作為個體自我的存在。這種文化價值觀決定了社會的一切事務由政府直接決定,民眾(包括學生)無權利質疑政策或拒絕執行政策,即使政策發生方向性錯誤仍得到運行,進而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錯再錯”。而今,文化可以說是多元化的所以學校思想教育不能再固守一隅。
二、技師院校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功利價值觀形成
價值觀念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思想意識形態,今天技師院校學生的整個成長期正處于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必然會受到各種經濟結構變動的影響。轉型期的社會是具有沖突性的社會,對技師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促進的一面,但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由于社會對各種事物的道德評價不再單一和絕對,使得心理并不成熟的學生在價值觀念上的矛盾和困惑明顯增多。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他們學習欲望強烈,學習主動性增加,但在學習的目的性上也呈現出某種程度的功利主義色彩。一些學生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忽視思想道德修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往往只是應付了事,只求成績合格和拿到學分。同時,市場經濟的自發性特點和利益原則、等價交換原則的消極方面,使不少青年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也出現了“功利化”的傾向和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重個人利益輕國家集體利益、重知識才能輕道德品質、重奢侈享受輕艱苦奮斗的“四重四輕”的消極價值觀。
(二)道德缺失
在道德情操上,部分技師學院學生道德判斷力缺乏,道德認識錯位,特別在社會轉型期的背景下,網絡時代不期而至,它就如一把雙刃劍,在帶來大量豐富信息的同時,我們傳統的思想道德觀也受到嚴重挑戰。還有一些大學生作業抄襲、考試作弊,就業失信,都反映了對自身道德要求的降低。
(三)理想信念模糊
人生的理想是一個人生存發展的動力,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方向。沒有正確理想的人,不會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理想信念教育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內容。在社會轉型時期,一些學生受大量涌人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在思想上疏離理想信念,政治信仰迷茫,缺乏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只關心個人利益,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出現了政治理想模糊的令人堪憂的傾向。部分學生重視物質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視個人理想,忽視社會責任;重視生活理想,忽視道德理想。
三、解決措施
(一)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要不斷完善思想道德課程建設,改進、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師應改變傳統的灌輸式、說教式教育方式,在課堂上創設一個平等交流的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平等交換思想觀念。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使教學內容緊扣時代,及時把當今社會熱點問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帶進課堂,鍛煉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并正確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看待,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準確把握和分析社會現象。
(二)樹立理想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根本反映,是學生的精神支柱和立身做人的根本。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三)思想教育走進生活
構建思想教育教學社會化模式不是空對空,必須深人生活實際,挖掘生活資源,豐富教學素材,并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深入生活實際,從生活實際中認識理論教學的重要性,并不斷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健康發展。
(四)順應社會發展原則
社會在不斷發展,各種思潮不斷演變,因此,構建高校“思政課”教學社會化模式必須順應社會發展需求,從社會發展中找到事物變革的規律,引導學生去認識這些規律,幫助其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變革。這種模式上的創新要求相應課程設置必須基于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豐富課程教學的社會性,從而推動教學的社會化。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9(9).
[2]賈繪澤.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增強大學生理論自信[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4).
[3]姜曉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潛在問題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刊),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