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業騰
摘 要: 本文通過對中職部分德育教師和學生進行現代信息技術與中職德育教學有效融合的問卷調查與分析,得出當前教師和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應用的相關數據,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旨在為探討新媒體下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中職德育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 中職德育 現狀調查分析
當前,現代社會已經進入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在各個教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社會整體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明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信息化正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因此,在高科技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中職德育教師要積極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運用信息技術優化中職德育教學,這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一、調查目的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中職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信息技術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對今后中職德育教學,特別是對信息技術與中職德育教學有效融合提供改進的建議。
二、問卷設計
問卷調查分兩部分:問卷一是學生卷,是學生對中職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調查,主要調查學生對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滿意度;問卷二是教師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教師的基本信息、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認識、信息化知識和技能、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信息化教研水平與評價能力、信息化教育培訓、信息化教學大賽及在教學實踐中軟硬件存在的問題。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手機APP問卷星進行問卷調查,以本校為主體,輔以兄弟學校,截至活動結束,共有571名學生、83位教師積極參與,收到了預想的成效,體現了濃厚的網絡教研風氣。
四、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
1.學生對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調查數據分析:在調查中,學生對中職德育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喜愛度達82.31%(傳統教學只有7.71%),認為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增強對學習的興趣的達87.04%,特別是圖、文、聲并茂,使課堂生動活潑,提高學習積極性(85.29%),信息量大,可以學到更多知識(63.4%),同時有利于課堂重難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67.78%),有利于優秀教學資源的利用與共享(62.7%)。當然,學生對教師“過分強調以計算機為中心,忽視師生間的互動交流”(47.64%),“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僅是‘教材搬家”(43.61%),“甚至只是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填鴨式灌輸,‘穿新鞋,走老路”(44.66%),有時“課件制作缺乏新意,形式呆板,僅是提綱、概括或框圖式總結”(37.65%),“授課時照‘屏幕宣科,單調乏味”(35.7%),教師操作不熟練,延誤教程(15.41%)。這反映學生渴望教師在教學中能熟練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認知能力,提升教學質量,但教師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
2.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調查數據分析:在調查中,無論是男是女,還是公共基礎文化課或專業課,普遍喜歡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具體表現:
一是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認識方面。認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師的教學關系密切的達95.18%(其中非常密切62.65%,比較密切32.53%),迫切需要提高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技能意向達73.49%,當然受學校信息化條件的影響(61.45%),沒有精力、時間及技術太復雜的制約(78.31%),造成教師想學又受條件制約,處于矛盾之中。這說明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理論和應用缺乏足夠的認識。
二是教師信息化知識和技能方面。缺乏足夠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占72.29%,使用準備時間太長,增加備課壓力占65.06%,缺乏足夠的教學資源占63.86%,缺乏相應的設備占60.24%,網絡速度太慢占45.78%,教師掌握課堂教學現代信息技術的熟練程度一般占59.04%,從而獲取教學資源主要從網上搜索占55.42%,自己制作的僅占20.48%,在備課中制作教學課件PPT的達97.59%,視頻和動畫的為59.04%,微課僅為21.69%,在教學中使用PPT的則達84.34%,而使用教學平臺的僅為26.51%,養成分類收集保存資源習慣的達97.59%。
由此反映出多數教師是積極支持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只是由于信息資源和維修技術等因素限制,不能在教學中實踐,說明絕大多數教師信息化建設尚待開發。
三是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方面。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使用信息技術工具方面,認為基于互聯網、全面互動的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水平達78.32%,能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選擇適合自己教學的技術和資源的達90.36%,說明教師對于信息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的認識很高。
四是教師信息教研水平與評價能力方面。教師對經常通過網絡空間開展教學教研的達71.08%,對學生評價采取對學生作品、學習活動和學習成績進行多種評價的達71.08%,利用考試和學生課堂表現的都為57.83%,仍有不參加網絡教研的(28.92%),造成對用APP布置并批改作業(22.89%)、利用APP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實現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24.1%),反映了教師的信息教研水平與評價能力有待提高。
五是教師信息化教育培訓方面。認為理論過多、與自身教學實踐關系不大44.58%,教學任務多、沒有時間參加全程學習22.89%,技術要求太難、不實用16.87%及培訓方式不好的達7.23%,從而希望信息技術的培訓是基于案例的互動式培訓的達42.17%,一線教師主講的教學應用輔導講座31.33%及與教研活動相結合的分散式培訓20.48%。這從側面反映教師的培訓仍處于較低層次。
六是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方面。受專家指導、具體作品制作支持69.88%的影響,教師獲獎層次低或就從沒獲獎89.15%,造成教師有信心、準備參加教師信息化大賽的僅為30.12%,大部分都考慮一下再說50.6%。說明教師參加信息化大賽的意識和能力需要加強指導和提升。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學校現代信息技術的整體建設與發達地區先進學校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學校信息技術設備相對落后,學校硬件設施的差距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挫傷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同時教師現代信息技術素養有待提高,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缺乏足夠的了解,運用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幾點思考和建議
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裝備是基礎,強化使用是核心,規范管理是關鍵,加強培訓是保證。基于此,筆者對此有以下思考和建議。
1.加大投入力度,建設完善信息技術環境。當前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新時代,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較大,學校已經建立了初期的基礎設施,但仍不完善,存在數字教育資源體系不完善、信息化教學融合應用不到位等問題,特別是在寬帶接入、計算機配備、多媒體教室建設、資源庫建設等方面與“三通兩平臺”建設要求差距大。而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要建立長效機制,更新建設思維,軟硬統籌兼顧,加大分期結構性投入力度,定期進行信息化設備的更新,加強運行期的管理維護,完善現代信息技術的軟硬件設施,為教師創造良好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環境,以適應中職德育教學需要,全面提升學校信息化教學水平提供堅實的基礎。
2.轉變觀念,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所謂教育的現代化,就是理念的現代化,所以首先要轉變教師的觀念。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培訓,需要教師進一步樹立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輔助教學的意識,增強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信念,變被動為主動,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中職德育學科的有效融合,使廣大教師通過培訓了解新設備的性能、用途與使用方法,特別是動畫制作、音視頻的處理、微課的制作等,切實把提高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力落到實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方式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育過程,有效提高中職德育教學效率。
3.團隊協作,加強研究共同提高。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中職德育教學的有效融合,不斷探索、發現和提升。一是要加強集體備課,共同研究,根據教師需求加強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促進教師更廣泛、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二是要團隊協作,開展多層次的信息技術研究,特別是在課程整合、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及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等方面,需要教師積極探索和努力實踐。三是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信息化大賽,分工合作,特別要會熟練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包括PPT制作與美化、視頻音頻剪輯、動畫制作與處理等),實現資源共享。
總之,中職德育教師應努力提高信息素養,深入開展運用、研究,進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拓寬信息技術與中職德育課堂教學融合的方法、策略,不斷摸索現代信息技術和中職德育課程融合的最佳結合點,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為培養優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石紅.雙管齊下,始見成效——淺談信息技術與德育教育的雙向結合[J].才智,2013(04):50.
[2]李金萍.談信息技術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J].赤子(上中旬),2017(03):15.
[3]楊萍.提升信息技術與德育教育融合效度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01):30.
2017年福建省龍巖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課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中職德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ZZKT201701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