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立偉
摘 要: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促進了知識呈現方式以及學生學習方法的優化調整,使得課堂教學有效性明顯提升,由此可知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簡要探討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僅供教育人士參考。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和合理應用,突破了以往小學數據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開放性、綜合性和高效性等特點的合理利用,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和內容均發生不同程度的轉變,為教學效率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加大力度探討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據高效課堂,對于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培養以及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
1 創設優良的數學學習情境
為充分調動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個性特征出發,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創設優良的教學情景。激發小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幫助學生養成優良的數學學習習慣。而對于正處于成長初期的小學生來說,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應當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訓練學生對某一事情的長久注意力,確保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能夠自覺主動的參與到小學數學學習活動中,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可靠的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好奇心比較濃厚,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當積極創設優良的教學情景,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和探索欲望,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通過長期的訓練,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比如在學習比較大的數字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大數字制成動畫,以動畫的形式來呈現,學生可以將繁雜的大數字與生活中富有生機活力的畫面結合起來,頓時營造了一種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教師應該在動畫中體現問題,如畫面中的鳥兒飛出飛進數量的計算等。這激發了學生動腦思考,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在學習三角形穩定性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現生活中的自行車結構、起重機結構、三角形吊臂、屋頂結構等等三角形運用實例,讓學生在圖片中找出三角形,并思考為什么這些結構要做成三角形,在思考之后,學生對于三角形的穩定性也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運用多媒體直觀演示,明確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重點結合難點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實際理解難度較大。為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深化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突破重點問題并化解難點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歐冠應當基于小學數學課堂知識出發,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數學知識進行直觀且形象的展示,基于學生角度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就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學生在接觸新的數學知識的時候,一旦遇到思維性較強的數學知識,往往會產生畏懼心理,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厭學的情況,這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是極為不利的。為促進此類問題的有效解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新課標大環境下,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吸引小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及豐富的數學課堂內容,消除小學生的厭學情緒,教師應當掌握好數學課堂教學的節奏,最大程度上滿足所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多元化需求。
比如在學習鐘表相關數學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動畫展示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將動態化的鐘表與生活作息進行有機結合,確保學生能夠準確理解鐘表相關知識,并正確區分24:00與12:00等知識點,從而全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此同時,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動畫等技術手段,在動畫中展現出不同的時間點,吸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并在動畫中展現出不同的時間點,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深化學生對鐘表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全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為學生的邏輯思維的培養以及未來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 動靜結合完成數學學習任務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個性特征加以全面分析,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利用,采取可行的教學方式,深化小學生對抽象且枯燥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將多媒體技術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確保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實現動靜結合,從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學習角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清楚地理解“角的大小與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點,先在多媒體上展示兩組角的圖片,一組是長短一樣、角度不一樣,另一組是長短不一樣、角度一樣,讓學生判斷這兩組角的大小是否一樣,當學生判斷錯誤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兩組角打印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并通過觀察角的形狀、特征等,再進行拼角、做角、折角、比角、畫角等一系列實踐活動,讓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強化這一教學難點記憶。再如,在做“米、分米、厘米的認識”課堂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先介紹用尺子測量的方法,并顯示一些正確或者錯誤的測量方法讓學生進行判斷,最后再指導學生實際測量,通過這樣的多媒體展示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了。從此可以看出,現代的信息技術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對于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規律,掌握教學知識難點,科學構建數學知識結構,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結束語
小學數學課堂具有一定復雜性和特殊性,課堂教學有效性直接關系著小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以及數學能力的提升,為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應當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以學生興趣為入手點,激發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求知欲,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程玲.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讀寫算:教研版,2015(1).
[2]李興山.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1):49-50.
[3]何芳.淺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2(35):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