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婷
【摘要】閱讀能力是一個人學習各門課程,獲得終身發展的最基本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拓寬閱讀渠道,豐富閱讀方式,采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量,真正讓學生豐富語文積累,積淀讀書體驗,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關鍵詞】課外閱讀;語文積累;經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初識語文的開端,對于學生的語文素質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綜觀目前學生的課外閱讀,不是非常樂觀。隨著信息爆炸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的來臨,大人閱讀整本書籍的時候都少了,更別說自制力較差、好奇心很重的小學生。小學階段,學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強,記憶力好,正是勤奮讀書、充實自己的好時機,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而且也有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基于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一、重復閱讀,加深理解
學生對書籍進行重復性閱讀室是有必要的,好書讀一遍不可能掌握精要,第一遍你只能跟著作者思路走,再讀一遍才能加入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要避免學生泛讀。如向學生推薦《了不起的狐貍爸爸》這本書,第一遍學生可能只是當普通的童話故事來看,草草略過故事一遍就結束了,過幾天再讓學生讀第二遍,學生才會慢慢體會出這本書中人物的個性,狐貍爸爸是多么機智,而飼養場主人又是多么的好吃懶做。就如同在課堂上跟學生講解詩歌、課文是一樣的,第一遍讓學生自己讀,查出不懂的生字生詞,加深理解,再由老師帶領著欣賞,了解文章的精髓和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這樣就對課外閱讀材料形成一個深刻的認識。并且要鼓勵學生在閱讀筆記上標記出自己的問題,及時向老師提出,讀書就要帶著問題讀,這才是真正讀書的表現。在學期中或學期末時,學生根據讀書筆記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學期內閱讀的課外書籍,大家互相展示,加強大家的閱讀興趣。
二、優選內容,走近經典
教師應主動為學生挑選合適的書籍,現在文學市場上有大量的作品,如何挑選合適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能否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我認為首先應挑選課本節選出的優秀課外讀物,如學習了《海底世界》的節選部分,那么就應當適時地引導推薦學生閱讀《海底兩萬里》,向學生們介紹法國著名作家凡爾納,并推薦包括《海底兩萬里》在內的凡爾納三部曲,幫助學生整體把握這本書的內容。其次應將世界名著中不適宜學生閱讀的書籍挑選出來,避免學生過早閱讀。例如,《麥田里的守望者》這本書,它探索了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但書中充斥著少年的焦慮不甘,同時還有著對于臟話的描寫,因此,并不適合小學生選擇來進行課外閱讀。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有益的閱讀指導,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可以讓孩子受用一生,適當推薦與歷史有關、與世界有關的書籍,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歷史意識也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大有裨益。
三、內外結合,有效鏈接
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進行有益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書本中有《池上》這首詩,教師可以引出白居易生平以及白居易的著名作品《長恨歌》,由此對比書中其他唐朝詩人作品,如李紳的《憫農》,來向學生介紹唐朝的詩人們以及唐朝歷史由盛轉衰的過程。還可以將白居易與李白兩位唐朝詩人作對比,推薦學生閱讀《長恨歌》以及《清平調》,感受白居易以及李白對同一人物楊玉環的不同描寫來理解唐朝的衰落。將課堂教材內容與課外閱讀材料相結合,提高學生進行有效課外閱讀的興趣以及效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有益的閱讀指導,在課本上學到的字、詞、句,在課外閱讀材料中出現時,要鼓勵其說出二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四、創設氛圍,開辟渠道
合理建立班級閱讀角,培養學校、班級的閱讀氛圍。動用班費購買一個小書架放在教室后面,或由學校派發到各個班級,分門類擺放圖書供學生閱讀。同時除了學校、教師帶來的書籍外,也提倡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書籍拿到讀書角進行借閱,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探討自己喜歡的書籍。建立班級讀書會,讓學生競選會長、副會長、組員,由他們日常維護讀書角,管理借閱書籍以及鼓勵學生在課間進行碎片閱讀。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的交流有時候比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更有用,相對于老師,當一位學生提出這本書有意思時,其他學生更樂于給予反應。當然,營造學校、班級的閱讀氛圍,除了提供更多的閱讀渠道,如閱讀角以及閱覽室、自習室等的建立,同時也要適時地開展各種有關課外閱讀的活動,比如一周讀完一本好書、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設立積分制度,學期末進行評比,或者設置獎項、證書,合理吸引學生參加,避免學生喪失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形成熱愛閱讀的氛圍。
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依賴良好的閱讀興趣,而良好的閱讀興趣又依賴學生在閱讀中對成功的感受。為此,教師應為學生感受成功提供更多機會,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潛移默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行為,最終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多多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從閱讀量的積累達到閱讀質的變化,給學生文學素養的培育開一個好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從小開始對學生進行有效課外閱讀的培養,將來才能看到學生在閱讀理解、美文賞析、作品書寫方面有著更高的造詣。
總之,閱讀能力是一個人學習各門課程,獲得終身發展的最基本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拓寬閱讀渠道,豐富閱讀方式,采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量,真正讓學生豐富語文積累,積淀讀書體驗,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