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瑪次仁
摘要:信息技術用于小學數學教學,能夠解決許多傳統課堂教學中不能夠解決或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當教師能夠正確、合理地選擇和恰當運用時,則能更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潛在積極性,進而促進創新教育的有效實施并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就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進行概述,提出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以促進小學生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信息技術;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147-01
我國不斷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已經變得非常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方法不斷創新有著重要影響。因此,不斷促進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學生的素質水平,最終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整體效果,是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不斷創新的重要保障。
1.轉變教學模式,合理設置情境
目前,小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基本上是聯系在一起的,他們沒有過多的接觸社會,因此,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使得部分小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比較傳統,根本無法將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大大影響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高。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必須快速轉變教學模式,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和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合理的設置教學情境,才能將來自生活的問題與小學數學教育難點、重點結合在一起,最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確保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通常情況下,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主要是讓比較抽象、難度較高的數學知識點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教師講解,教師可以省去很多板書的時間,以充分提高小學數學教育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最終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多元化發展。
2.高效運用信息技術,生活中感悟數學
我們知道,數學教學必須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興趣。比如教學《年,月,日》教學中,首先應該抓住學生年齡特征,利用課件中的時間小精靈來引出時間的重要性,引發小學生的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為突破教學由于地域、時空等因素的局限,利用課件把相關的影視資料、動畫、圖像巧妙的加以組合,在教學中播放,有利于學生跳出書本的局限,拓寬知識面。如“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是小學數學教材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
3.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是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在我《數字與編碼》一活動課時,從網絡上搜集的有關編碼的圖片制作成一段影片,再加上效果和音樂,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對數字與編碼之間的聯系充滿了濃厚的好奇心。這樣的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有些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對數學的認識僅僅停留于乏味的計算,對數學沒有學習興趣。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要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4.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所要注意的問題
計算機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但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欠熟練,尤其是小學生,往往因相關同步知識不具備而使輔助教學本身遇到障礙。多媒體教學,以其特有的聲像同步,三維動畫演示,模擬實物形成過程等特點,直觀展示教學過程,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富有時代動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它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知識的同化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多媒體在一節課中切入時機,切入量,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宜用則用,不宜用則不必勉強,一般要用在教材的關鍵處,教材的疑難處,教材的精華處,教材的深奧處。
5.信息技術的應用要講求實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要做到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機統一。該用則用,不該用就不要勉強,能用實物演示的,何必一定要制成三維動畫?信息技術確實有許多優勢,但其它常規媒體也不是一無是處?!俺哂兴?,寸有所長”。如投影的靜態展示功能,幻燈的實景放大功能,教具學具的實物感受、空間結構功能等,信息技術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有些教師甚至連板書也讓計算機代勞,屏幕代替了黑板,教師只是操作員與畫面講解員的角色,教學失去了應有的鮮活與生動。所以,教師不要一味追求時髦,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讓信息技術和其它常規媒體有機配合,發揮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