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捷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角斜鎮角斜小學,江蘇南通 226633)
一篇優秀作文之所以寫得生動感人有聲有色,很大程度是因為人物描寫出色。我發現,現在小學生300多字的作文寫得重復啰唆,空洞無物,人物個性不明顯,事件記敘不具體。丁玲曾說過:“有許多人物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這個人物畫出來,讓讀者認得,理解,體會,引起自然的愛憎,是需要許多手法的。”因此,我嘗試加強學生對人物描寫的寫作訓練,收到一定成效。
擅長人物外貌描寫的俄羅斯作家果戈里說:“外形是理解人物的一把鑰匙。”人物的傳神刻畫離不開外貌描寫。外貌描寫要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切忌從頭到腳的寫法[1]。俗話說“模仿是兒童的天性,示范是最好的語言”,訓練之初,讓學生摘錄一些優秀范例,然后揣摩并學習。
例如,“我的頭發烏黑烏黑的,經常披散在肩頭。我的眉毛彎彎的,像兩個月牙,眉毛下方有一雙小眼睛,里面還藏著兩顆‘黑葡萄’。在我小小的鼻子下面有一張櫻桃小嘴,說話聲音甜甜的。”小作者抓住自己的外貌特點進行描寫,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描寫更生動,用詞準確形象。這就啟發學生在寫作時按照自己的視覺觀察順序寫,這樣給人展示真實的人物性格和精神風貌。
當然,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還包括衣著、姿態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多觀察多練習。如“女孩望著老人,只見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里,腳下趿拉著一雙臥室里的拖鞋。”抓取“肥長的衣服”“趿拉的拖鞋”的穿著印象,襯托出愛因斯坦醉心研究、不拘小節的形象,非常生動。
除了外貌描寫,寫好富有人物個性化的語言也極其重要。魯迅先生說:“人物語言的描寫,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從人物的語言中也能看出人物鮮明個性。學生剛剛步入三年級,語言描寫的缺失是通病,也不可能要求他們語言描寫達到個性化,但可以培養他們“語言描寫”的意識。
學生進入三年級,身心特點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但此時的他們仍然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李吉林老師在她的專著中寫道:“要使學生細致地體察情境,必須有意識地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并喚起他們的有意注意,促使他們敏銳地體察情景,在積極、振奮的情緒中,展開智力的活動。”因此,在習作活動中可以安排學生觀察人物,認真傾聽語言,聽清楚同學之間的話,記住交談內容。采用任務驅動法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引導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到“描寫語言”上來。
三年級處于低年級向中年級過渡階段。語文學習內容方面,從原來以字詞學習為主過渡到以段篇章為主;從學習方式來看,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寫作訓練則是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很多學生見到寫作文,就覺得非常害怕。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引導學生“從說到寫”“先說再寫”,抓住學生愛說話的特點,指導其寫好人物語言,讓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也就水到渠成了。
語言是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重要方式。提示語在作文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交代的是誰在說話,如再在其前、中或者后加上動作、神態、語調、心理等細節,語言表達就會活靈活現了。如果提示語的位置一直保持不變,很容易讓讀者感到單調。變換提示語的位置,不僅能使對話顯得生動起來,也能為表達意思起到相應的作用。在寫作中,往往也會用意思相近的詞來表達不同的意思。“問”“答”“嚷”“道”等都是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說”的,在不同的語境中,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說”,避免了詞語間的重復,也能更準確地表達說話人的意圖。
在《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關注本課的提示語:①一群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氣勢洶洶地嚷道:“快把營養交出來。”②雜草問:“你是誰?”在課文教學時有意識地喚醒學生本身的有意注意,帶領他們探尋語言的世界,在寫作中加以訓練,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將站在我們眼前。
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要想寫好人物,動作必不可少。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指導學生描寫人物動作呢?
首先,選擇關鍵性的動作進行表達。一個人在做事時會伴隨許多動作,但在寫作中不可能將所有的動作都寫下來,這就需要選擇最有意義、關鍵性的動作進行描寫。
其次,用詞的準確性。最難的不是寫動作,而是寫出有特點的動作,從動作中寫出人來。我們的母語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詞語能表達出相同的意思,但要將人物寫活,需反復斟酌,使用有特色的動詞。
生活中,仔細觀察人物的一舉一動,這樣筆下的人物才能鮮活靈動起來。選擇關鍵性動作用最恰當的動詞表達出來,這樣人物就有了生機,有了氣質。
心理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心理,就是人物怎么想。在設計任務作文中,要想將人物寫靈活,除了進行人物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之外,還要對人物心理進行刻畫。恰當地描寫人物心理,也能突出中心思想。
三年級學生很容易掌握的心理描寫的方法,就是寫自己心里的想法,大多運用第一人稱“我”,此時,不能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因為別人的想法“我”是無法知道的。
心理描寫在作文中很重要,但是運用時要精練,不宜占太多篇幅。同時,也應該有一定的層次,一般按照思考的先后順序寫,也要寫真話,寫心里話,合情合理,只有做到這些,文章才能直抵心靈。
在寫作中,可以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兩方面進行人物的描寫。正面描寫側重于對人物的外貌、心理、語言和動作等方面。而側面描寫則是通過對周圍的人物或環境描寫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正面描寫如同紅花,側面描寫就是綠葉。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在正面描寫的基礎上運用側面描寫。側面描寫起到的是輔助功效,不宜喧賓奪主。
這一學期,我指導學生寫“畫鼻子”游戲作文。除了指導學生將蒙眼學生的動作寫出來之外,還進行恰當的側面描寫。“看到他將鼻子畫到耳朵上,旁邊的同學們早已樂得捧腹大笑。×××樂得直拍桌子;×××爆笑開來,再也停不下來,直接坐到了地上。”像這樣將旁邊人物的動作進行描寫,展現了人物的精神面貌,更能體現游戲的滑稽有趣。
第一次去駕校學車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師傅一開始就說了一連串我聽不懂的話,緊接著就讓新手駕駛汽車繞著場地行駛。那時的我連剎車、油門、離合器都不能分辨,但師傅沒有顧及,盡管他一直在提醒,也一直在幫我打方向,我卻心生畏懼。有著這樣經歷的我,對剛接觸習作的孩子充滿理解。我覺得應當更多地去鼓勵孩子,欣賞孩子們的表達,讓孩子們喜歡上寫作。在平時習作教學中,用心揣摩寫作的要點,并將自己的點滴心得與學生交流。但愿能為前行的小學習作課堂點一盞燈,對其習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