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江蘇揚州 225000)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在生活、工作方面的應用,讓我們離不開它的存在。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許多事物都要向著快速、精確、方便的方向發展,信息技術成了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教育信息化顯得更加重要,要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促進教育改革,發揮微課的作用,使其在教學方面發揮有力的作用。
“微課”的主體部分是它的教學視頻,同時又包括許多教學資源,包括課程的教案設計、素材文字、教育過程中的反思與思考、課后的教育測試、學生在課上的問題、教師對課堂的評價等。因此,“微課”是區別于傳統的單純授課式的課堂教學,又是建立在傳統授課的基礎上而發展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1)課程較短。微課的教學視頻是其主體內容,一般以5到8分鐘為宜,相對于傳統的傳授式課堂來說,這極大地縮短了教學時間。
(2)教學內容少。微課區別于傳統的在有限時間內傳授大量知識的課堂,它重在突出某一個重點知識,反映的是教學的某個環節,內容更加精致、簡練。
(3)主題突出,內容具體。一節課程就是一個主題,研究問題來源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是難點突破,或是重點關鍵等,都是具體的、真實的問題。
(4)多樣傳播,反饋及時。微課的體積小,傳播方式多樣。比如,網上視頻、手機傳播等,可以通過多樣途徑傳播。與此同時,通過微課授課可以及時獲得觀看者的反饋,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建構主義理論是由微課衍生來出的一種新型理論,該理論注重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非教師的灌輸性能。在引導、培養興趣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發學生自主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提升,整個過程即為建構。在遵循學生自身興趣愛好及發展潛能的基礎上加以合理化引導,以“因材施教”為核心促進學生向著個性化、多樣化、全面化方向發展,這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學的根本目的和終極追求。
不同的人對教育目標具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布盧姆等人所闡釋的教育目標更具代表性,其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大領域,并對每一領域所屬內容加以細分,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值得一提的是,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的每一下屬內容具有不同的復雜性,對認知能力顯示出不同的要求。微課程設計的核心便是知識和教學內容,布盧姆分類法能夠幫助教師重新認識和確定知識,或教學內容的目標和教學意義,更好地掌握知識和相應的教學內容,將知識和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從不同角度進行微課程設計,對教師確定微課程目標與課程目標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囿于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學校辦學條件的不一致性,有的學校信息化設備齊全,有的學校相對落后,這就導致了學校之間發展的差異。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期,應當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設備條件,讓他們去操作,才能夠獲得發展。
盡管微課在目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人們對其理論基礎知道的并不多。如何進行有效的微課學習也存在問題,信息化時代信息飛速更新,要將小學信息技術的微課應用重視起來。
因為地區差異和家庭背景的差異,學生的信息素養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從小應用計算機,對計算機熟悉,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有的學生平時很少用計算機,接受新事物有些困難。這就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斷地教學,影響課程進度。
教師的演示操作占用了太多時間。現代教學越來越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動手操作,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花費了大量時間演示,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時間很少。
微課主要采用視頻方式教學,因此具有易理解、易操作的特征。微課的內容短小精悍,通過視頻等方式呈現知識內容,通過各種特效強調知識點和關鍵內容,將復雜的學習內容簡單化、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習理解知識。
微課的應用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借助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前導入時利用微課,幫助學生鞏固上節課的知識,并且延伸出本節課的重點,也可以設置情景導入,微課具有很強的情境性。
微課的發展需要建立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將整合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共享共用。構建專業的課程微課資源數據庫,融入整個教學資源體系,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化。
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希望能照顧到更多學生,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得到發展,但是它忽略了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的知識接受能力和知識基礎都不一定是相同的。對于知識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不能夠獲得最大限度地發展,對問題的研究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受到了限制。而微課可以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效益的最大化,通過對一個信息技術的知識點進行循序漸進的解析,對知識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可以依據微課視頻,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研究;對知識接受能力弱的學生來說,微課可以幫助他們學習知識,學習能力獲得迅速提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能力[1]。
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是建立在豐富的理論基礎上的,它需要學生能夠在充分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后,再充分應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但在現實中,由于信息課占用的課程較少,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大等原因,從而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較差。而微課的應用,可以有效輔助教學,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微課作為師生交流的有力工具,打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資源共享,不分等級差異都可以接受到教育,有利于促進教育的公平。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現代教學的產物,是對傳統教育形式的挑戰,也是新型教育形式的發展。同時,作為教育界的熱點話題,我們相信微課將來會改善其不足,得到更好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應用到教學中去,更好地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