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恒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新華初級中學,甘肅靜寧 743400)
歷史作為初中課程教學的重要學科之一,其教學質量更是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歷史素養。將歷史微故事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使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有十分明顯的提高,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歷史的認識。長遠來看,其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歷史故事關鍵在于“故事”,其以時間作為依據。歷史微故事的內容主要表現為三種情況:一是剛剛發生的事情,如新聞故事;二是將來可能會發生的故事,如科幻故事;三是已經發生的故事,且已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了,常見的就是成語類的故事[1]。至于歷史微故事,則同樣是以故事作為基礎,只不過它是鮮為人知、具有較小社會影響力的故事。
初中生的思維總體而言比較活躍,他們對于新事物往往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也愿意去接觸和了解新事物。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所運用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且傳統,必定會影響到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
將歷史微故事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可以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習歷史知識,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減小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另外,將歷史微故事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根據科學研究數據可知:故事往往會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將歷史微故事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學生更容易獲得身臨其境之感,對于教師所教學的內容也會存在更深刻的印象[2]。
歷史學科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對時間、地點、內容等相關知識點進行精確的記憶,否則就違背了歷史的真實性原則。對于部分初中生而言,學習歷史課程的難度可想而知。教師充分運用歷史微故事教學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于相關歷史知識的記憶和掌握,還能促進他們學習質量的有效提高。
以人物為中心進行歷史微故事教學主要是指在整個歷史故事中,圍繞人物的言行舉止以及其性格特點等開展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形式往往能夠表現出較強的目的性,同時也便于微故事的滲透和運用[3]。以“詩仙李白”為例,大家對這位詩人應該不陌生。為了讓學生了解這一生活在盛唐時期的歷史人物及其相關作品,教師不妨先講述一個關于李白的趣味故事。以《贈汪倫》這首詩歌的故事為例:唐朝天寶年間,汪倫對李白極為仰慕,于是就邀請李白到桃花潭去游玩,等到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非常不舍,還送了很多禮物給李白,并希望李白下次還能到桃花潭和自己飲酒作詩。正當李白乘坐的小船快要離岸的時候,忽然聽到了歌聲,原來是汪倫在岸上踏步唱歌為李白送行。李白被汪倫的熱情所感動,于是當即寫下了《贈汪倫》這首古詩。這樣的故事教學法充滿了趣味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充分感受到李白的浪漫主義情懷,而且還能激發自身對于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
當下我們所看到的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包含有趣的故事,這些文學作品是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創作,但是同樣也能深刻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在歷史課堂上引用文學作品中的成語、人物故事等內容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歷史背后的真實故事。以“夜郎自大”這一成語為例,可能很多學生都知道其中的含義,但不知道這一成語的相關故事:漢武帝派遣使者到達云南的滇國,但是到了之后才發現已經沒有辦法向西行進了。滇王就問使者:“你們漢朝和我國相比,哪一個更大?”后來,使者返回長安時經過夜郎,夜郎國君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夜郎國君以為自己就是一州之主,完全不知道漢朝的版圖已經在逐步向外擴張。后來人們常用夜郎自大比喻那些驕傲無知且膚淺自負的人們。在這一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們不僅學習到了歷史知識,他們的整體文化素養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其學習歷史課程的難度更是有所減小。
歷史微故事是指關于歷史的故事,然而其中有很多細節同樣是不容忽視的[4]。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只會使學生的記憶變得更加混亂。因此,在記憶一些重要的歷史時間、地點等內容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把復雜的內容變得簡單化,把抽象的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化。
比如,明清時期,我國主要實行的是“閉關鎖國”這一外交政策。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及其產生的背景,教師可以跟學生講一講1792年英國使節朝見乾隆皇帝的故事,當外國使節要求和中國通商、建立外交關系的時候,乾隆皇帝一口回絕了他的要求,并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而這其實就是“閉關鎖國”的一大表現。只要教師在講述歷史微故事的時候能夠做到簡單、具體,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會更加容易。
為了培養素質化的社會人才,我國積極推進了完善且科學的教育教學改革制度。在此背景下,各學科的教師也應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本文以初中歷史學科為例進行了論述,不可否認,將歷史微故事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對于歷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難度、學習難度都得到明顯降低。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不斷的調整,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雖然當前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現狀并不是很令人滿意,但也希望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初中歷史課程在教學方面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