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波
(長春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吉林 長春 130022)
隨著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傳統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自動化及智能化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方向。現階段是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要轉型升級,創新是核心,人才是關鍵。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2015年下半年,教育部公布了100多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正式啟動試點工作。我校的建筑裝飾專業也積極的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中。但在和企業的對接中我們既看到好的一面,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我校在現代學徒制試點合作企業的選擇中,選擇了比較有實力優勢的“吉林省今朝裝飾”作為合作企業。合作初期企業領導很重視,組織企業優秀設計師、及有豐富經驗的技術骨干參與到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中來。為學生分配實習地點,指定對接師傅。根據學校的教學要求安排實習崗位。學校也派班主任配合企業工作,組織管理學生。讓學生盡快適應企業。通過幾周的試點,現代學徒制的優點已明顯體現出來:剛開始企業積極性很高,全程跟蹤,學生熱情也很高,學習也有了明確目標、就業去向也很明確,學得深、干得好,技能提高很快。此外,老師和師傅是互聘公用,學校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專業技能得到提升,也更加了解新材料、新技術和行業發展新趨勢。
在實施一定階段后我們發現問題出現了。
首先企業進入到生產銷售旺季,業務量大幅提高設計師、技術骨干工作量加大,學生的技能還不能達到獨立工作的水平。這樣出現了對學生管理放松的現象,工作量加大以后,有一些設計師忙起來后對他們帶的徒弟缺少責任心、對學生缺少耐心、要求不嚴格、對學生的工作狀態缺乏了解和溝通。時間一長,師徒之間產生隔膜相互不信任。對學校和企業都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其次學生作為學徒他們的技術技能不能很快達到崗位工作的要求,接納學徒不能給企業帶來直接經濟利益,在一些技術要求高的崗位,錯誤操作還可能給企業帶來很大損失。培養學生的周期相對比較長。會一定程度的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第三學徒在企業學習期間,企業需要給學徒安排師傅,這樣會對正常生產進程造成影響,增加企業成本,而培養成熟的學徒卻不一定留在企業,企業前期投入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的風險。企業追求投入回報,這樣的想法合情合理。從企業角度講,最擔心的還不是投入成本的問題,而是培養的人才留不住。現代學徒制應該從招生到用工形成一整套規范體系,讓企業想投入、敢投入,培養的人才能夠留得住。
第四對學校方面,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需要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樣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摸索中進行不斷地調整。在問題---調整---新問題---再調整。不斷的在摸索借鑒中積累經驗。
真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發現現在出現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學校積極性比較高而企業參與的熱情不高”。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中極為重要的培養模式,但目前常常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在國外如德國是通過法律將校企合作規定為企業對職業教育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國目前尚無此規定。另外,一些職業學校教師認為,現代學徒制由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招生,校企雙方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的教學標準,這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如果學校的用人體制、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等沒有改變,實際上操作起來會很難。我國技能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的是職業技術學校,這一培養模式雖有效果,但問題也很突出,比如學生動手能力弱,所學與市場需求不吻合,不能跟上行業最新技術發展等,致使一方面不少職校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企業還需要進行再培訓。
實際上,現代產業工人的培養,僅靠學校一方是不行的,需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尤其是企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在德國,政府為“教育企業”提供專項補貼資金,企業每為職業教育專設一個學習位置和就業崗位,政府就給予一定數額的資助費用。同時,對于參與職業教育、解決就業的企業,不少發達國家都有減免稅負的鼓勵政策。
做為學校方面也應該在制度上給予保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工作中。并對參與的教師給予一定的補償或給予一定的獎勵政策。調動教師主動的參與,協調好校企之間的關系。
我國現代學徒制顯然還處于初級階段。專家建議,在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基礎上,借鑒先進國家經驗,盡早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我們學校也在積極地探索,積累經驗發現問題。努力做好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