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娜
(青島北山二路小學 山東 青島 266031)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一直是教育教學工作者關注的研究課題,許多英語作業仍然局限于抄寫單詞、句型,背誦課文、對話這些形式上,限制了學生的活動空間,阻礙了學生擴展知識視野和發展思維能力。因此,我結合“開放性英語作業的有效性研究”的實驗課題,嘗試在教學中設計開放性的英語作業,力求以教材為依據,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分層策略、實踐策略、網絡學習等不同的方式、方法設計作業,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喜歡英語作業。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面對的是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能充分享受學習與發揚個性的樂趣。如:在三年級的英語作業布置中我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三個層次的作業:要求A層學生能運用所涉及的句型及單詞進行創意表演;B層學生能按課文進行角色表演;C層學生能在掌握單詞及句型的基礎上較熟練地誦讀課文。再如學習了五年級導盲犬的一課之后,我設計了三種作業:第一種作業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熟練誦讀課文語句;第二種作業是根據課文的意思復述導盲犬的作用;第三種作業是配圖描述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寵物,做一個語篇練習,并展示給大家。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分層布置作業,讓具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基礎和能力上各得其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關注了每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在作業布置中也經常采用“探究作業”的形式。如:在語音、詞匯探究方面,讓其探究其讀音規則和詞語的搭配使用,作業的形式可為自編chant,繞口令;在跨文化意識的探究方面,可布置學生通過網絡收集資料、調查等方式,了解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習慣等。如:在教學5A Unit 4 Halloween、Easter和六年級的Thanksgiving 一課前,我先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的Halloween等這些節日方面的資料,譬如:節日的由來,人們的活動等,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片,讓他們在此過程中自主地獲取一些知識,感受西方的節日文化,從而也培養了孩子們的這種主動探究的意識。
實踐作業能讓孩子們大膽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從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如在學習了五年級的第二模塊invitation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invitation的寫法,我就設計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張生日的invitation,并在班級的英語角上進行交流、展評。為了讓自己的invitation能得到展評,學生們都是非常認真的準備,而在此過程中他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本課的知識要點。
在六年級學習了討論一天的日程安排一篇課文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實踐作業——為自己制定一份科學的英語作息時間表,并在小組內交流。學生通過制定這份時間表,進一步鞏固了一些常用動詞和動詞詞組,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生活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獲取知識的廣闊天地。通過作業,也可以使學生英語知識在生活中豐富、提高,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我要求學生用英語把假期里所見或所做的事告訴兩個以上的同學,讓他們互相交談;當 Women’s Day、Teachers’Day Father’s Day 、Mother’s Day、 Children’s Day 等節日來臨時,教會學生用英語為父母、老師、同學送去美好的祝福。使英語的學習時時在身邊,既提高學生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又激活了他們的學習能動力。我還經常讓學生去收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英語字母、單詞和句子,去到青島的大街小巷尋找英文或雙語指示牌并拍照記錄,如KFC, Coke ,Bank of China 等。在學生們收集英語的過程中,他們對原來陌生的英語一下子有了親近感,學習英語的興趣被大大激發了,自主學習的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
近幾年,在英語老師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一起作業網,學生只要用家長的智能手機上網就可以及時看到老師在平臺上發布的作業,如詞匯作業、朗讀作業、習題練習等,通過讀一讀,背一背,選一選等方式即可及時完成作業,老師通過一鍵批改的形式及時快速地為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減輕了老師的負擔。通過學生的使用,我明顯感覺到到學生上課時能大膽大聲地讀英語說英語了,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也明顯提高了。
開放性英語作業的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提高了英語作業完成的積極性。在今后的教學與實驗中,我將不斷的反思與改進,進一步體現作業設計的多樣性和拓展性,訓練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彰顯其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