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年
“激勵性評價”是指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教育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一種策略。激勵性評價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對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長與和諧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新課程要求建立一種“對話、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在這種對話的氛圍中學生可以不受束縛,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促使雙方都進行積極思考”,教師以“平等中的首席”在對話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優(yōu)點、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激勵。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榮譽感強,肯定的評價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的信心。
1. 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的評價語言多樣、靈活、生動、豐富,學生就會有如沐春風之感,學習興趣盎然。就拿學生讀完課文來講,如果老師這樣來評價學生:“讀得真不錯!”“大家都佩服你讀得好!”“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聽!”······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聽后怎能不被深深地感染?怎么會不受激勵呢?
2. 適當運用姿體語言。除了有聲語言之外,教師還需要適當?shù)剡\用姿體語言: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不僅僅傳達了一份關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雨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chǎn)生心與心的互動,其作用遠遠大于隨意的口頭表揚。諸如此類的態(tài)勢語可以明確的傳達這樣的信息:“我喜歡你!”,與學生產(chǎn)生心理上的共振。
3. 評價要融入真情。現(xiàn)在不少評價簡單片面,輕描淡寫,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揚成了背口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由此可見,無論什么樣的評價必須動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傾注真情才能讓人產(chǎn)生信賴,才會使學生樂于學習。
1. 時的選擇?!百p不過時”,是說獎勵應該選擇在最佳時機,也就是要及時,激勵性評價也是如此。當學生全身心投人學習并取得成功時,教師及時的激勵性評價正是對他們學習成果的贊許與肯定。而這種肯定,特別容易滿足學生要求尊重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發(fā)他們繼續(xù)主動、積極投人學習的情感。
2. 量的把握。要適量,即在一定時間內激勵性評價的次數(shù)要合適。太少,對學生情感觸動輕微,起不到激勵性評價的作用太多,容易使學生不以為然,漠然視之,形成疲塌的心態(tài)。對于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高的學生,激勵性評價的次數(shù)要吝嗇,只有在其取得較為成功的成績時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其感受到獲取激勵性評價的不易,從而努力投人以獲取激勵性評價。而對那些平日學習較為懶惰、少有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學生,給予激勵性評價的次數(shù)可以多些,此時老師千萬不要吝嗇激勵性評價。隨著學生學習興趣的日趨提高,激勵性評價的次數(shù)也要隨之遞減,以保持其對激勵性評價的渴望,從而保持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持續(xù)。
3. 度的掌控。這里的度,是指教師激勵性語言的輕重,它直接影響著激勵性評價效果的大小。實踐都證明,激勵性語言的強度與效果呈拋物線形開始,兩者間成正比,在達到一定高度后,效果則自然減退。所以,在以激勵性評價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時,初始階段的激勵性語言的強度可以大一些。特別是針對某些學習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即使他們取得點滴進步,也要給予較大強度的激勵。教師恰當?shù)剡\用激勵性評價,能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和諧、民主、合作的愉快氛圍,有助于學生輕松、自由地從事學習活動,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在語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教師激勵性評價的作用,滲透教師的關愛、包容和鼓勵,就能為課堂注入活力,使學生愉快主動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