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多元化閱讀,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多元化的閱讀趣味,引導學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華,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這種閱讀方式,猶如一道色美、味香的自助餐,自然會讓學生垂涎三尺。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言:“導者,乃千方百計讓學生自求得之?!笨梢?,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從多層面對學生閱讀進行有效引導。
在閱讀教學中,自主閱讀能力的訓練已受到教師的普遍關注,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應加以有效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閱讀潛能,讓語文閱讀最大化地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最快樂的精神享受。
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強調閱讀的自主性,強調文本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為學生創設自我體驗的情境,鼓勵學生自行選擇,自主閱讀,豐富語文知識積累,正如華羅庚有句名言:“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碧觳胖杂袆撛炝?,正因為他有大量的閱讀積累。
關于課內閱讀,教師要以教材為中心,輻射到閱讀相關作品,由課內向課外擴展閱讀,讓學生自主選擇。這種閱讀往往功夫在課外,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愉快享受和精神需求,為學生創設出適合進行自主閱讀的教學情境。
例如,學習《綠色蟈蟈》之前,先讓學生自主閱讀作者資料及相關作品,在學生占有大量的相關資料基礎上,理解、分析文章就比較自如、靈活,這樣能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可自讀《犀糞蜣》、《螢火蟲》、《松樹金龜子》等文章,通過課外自主閱讀,了解法布爾,走近法布爾。作為昆蟲學家,他把人們帶入美妙、神奇的生物世界,并充滿了對昆蟲的喜愛,以及對微小生命的尊重,其筆下的昆蟲充滿了靈性,充滿了人情味。同時也了解了法布爾為人類所做出的獨特奉獻,感受了他充滿童心、富有詩意和幽默感的語言。帶著這些感受,再去解讀文章,思維空間就比較開闊,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就更為深刻了。
關于課外閱讀,一要開闊閱讀視野。讓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以經典名著提高學生品位,以時尚書刊滿足學生興趣。二者并重,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學生自選上乘之作、名家經典或報刊上的精品,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加深閱讀積累的印象,形成厚重的文化儲備。二要增加閱讀量。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增強閱讀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學習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量的積累,才會有語言的感受力,才會有思考的獨創性,從而達到閱讀的最佳境界。沒有一定的知識積淀,就不會有獨特的閱讀體驗。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并適時、有效地引導學生,豐富閱讀積累。
積極地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俗語、諺語等。同時,可開展成語擂臺賽、成語片段練習或善用格言、巧用俗語和諺語展示等語文活動。
有效地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可以把它看作是生活經驗材料,也可以看作形象材料,或者思維材料、情感材料,這些材料儲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這些積累的材料在閱讀文章時,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應,升華為對文本閱讀的創造性理解,并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加強古詩文誦讀是積累的一種好方法。在閱讀積累中,尤其應關注經典的古詩文??鬃佑醒?“不學詩,無以言。”從《詩經》到《楚辭》,再到唐詩、宋詞、元曲,詩文佳作,燦若星河。熟讀記誦優秀的古詩文名篇,確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愜意,能讓人領略到“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的境界。有了這樣的閱讀積累,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正如“厚積而薄發”。讓我們的學生在詩歌的海洋中吟詠性情;在文學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飛心靈……在積累、感悟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這樣由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形成有創意地閱讀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提升。
做經典摘記,寫讀書隨筆,是積累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適時指導,讓學生有意識地摘記好的篇章句段,以及對閱讀材料的評價和自己的點滴體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引導學生逐漸養成分析閱讀材料的習慣,探求作者觀點的習慣,認真揣摩作者思路的習慣,進而形成有獨創性的閱讀理解能力乃至寫作能力。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頭腦里甚至筋肉里都浸潤了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調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姿態,等你下筆一搖,那些骨力、神韻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笨梢娪幸庾R積累的重要作用。
為此,平時可開展經典摘記展覽、讀書匯報交流等活動。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就會有對作品理解的升華。
生活是語文之源。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在語文中品讀生活,生活中的經驗感受會反過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指導學生閱讀文本,在尊重學生自身閱讀體驗的同時,更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從而有利于實現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其實,文章所要表達的實質內容往往來自生活,所以平時教學就要重視生活感受和情感的積累。有了堅實的生活積累,更有利于發揮學生對作品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有時還能挖掘出作品以外的內容,碰撞出創造的火花。
為擴大生活積累,可開設生活回顧課,堅持寫生活隨筆。讓學生提出學習、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加強對生活的認識與理解,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品味與感悟能力,以后在閱讀這類題材的文章時,就能融進獨特的生活感受,增強對文章內涵的個性化理解。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動手查閱資料。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需要了解作品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生活經歷,鼓勵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從書籍或網上),學生自主閱讀獲得的材料往往優于教師介紹。這種自覺性的主動閱讀,不僅培養了動手實踐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思維加工能力。教師的這種閱讀引導為學生的創造性閱讀創設了良好情境。
對文章的感悟和理解,離不開厚重的閱讀積累。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閱讀,選擇自己所需,廣聞博見,做“閱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在此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積累,而且也能從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做到“厚積而薄發”,“博觀而約取”,為提升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由此可見,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并學會在閱讀中提高識別、區分、判定、篩選、組合材料的能力。正所謂“操千曲而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只有學生自主閱讀,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閱讀,選擇自己所需,最終才能收到廣聞博見的效果。
課程標準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相互交流,樂于探究。
陶淵明詩云:“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睕]有對作品的閱讀探究,就不會閃現創造的火花。例如,學習《紫藤羅瀑布》時,在反復品讀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探究對“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段的深刻認識,激發同學從不同角度談出自己的獨特理解。為此,教師可訓練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閱讀積累,從不同層面探究:(1)美好的事物是扼殺不了的,生命的河流必將沖決各種障礙,流向更美好的明天。(2)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有時會遇到險灘惡浪,但只要有直面的勇氣,終會揚帆啟航,到達理想的彼岸。(3)只有善于忘卻生命不快的過去,融入新生活,才能體味生活的美好和快樂。(4)歷史的長河迂回曲折,但終會前進。(5)個體生命是有止境的,人類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6)切勿陷在個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人生態度要積極、樂觀、向上。(7)要把個人融入集體中,不能只顧個人得失,要以集體利益為重等等。
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去閱讀,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產生創造的靈感。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方面進行多角度的探究閱讀,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立體地、多方位地審視文章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等。
可見,教師通過多元化的閱讀教學,能使學生在長期的熏陶中感悟,在不斷的積累中提高,在盡情的交流中創新。教師的有效引導,能充分發揮學生的閱讀潛能,為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創設良好氛圍。通過閱讀教學,思考、實踐和體驗來建構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閱讀哪些書,怎樣去閱讀,將會影響他的人生,其心靈空間和人文視野,其價值取向和精神旨歸,其文化胸襟和審美情趣等,都將在此基礎上發生發展。為此,我們語文教師有責任把學生培養成讀書人、文化人,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上一層文化的色彩和詩性的光輝,引領學生走進人類文化精華的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