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
任務型寫作是高考作文新題型。是在原來的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務驅動型指令,力圖解決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與標題、話題作文收縮性之間的矛盾。
張開先生“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這一觀點,成為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法總綱。
就高考課標卷應達成的寫作要求而言,要做到從寫作材料到任務指令;從簡單論證到入情入理的說服;從粗糙的表態到深入的理由闡述;從封閉的自圓其說到開放的文明交流;從替圣賢教訓人說神話說套話到表達自己的思考辨析說人話說真話說貼心話……
而與之相適應的是清晰的作文層次結構:
引 簡潔(簡引材料、提出觀點、褒貶分明)
議 充分(正反對比、假設因果、點面層進)
聯 緊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闡明意義)
結 點題(尋找對策、倡議勸勉、呼吁號召)
話雖如此,但在實際的復習備考中,總有許多考生面臨著從傳統的作文寫作向任務驅動型作文轉向的困難。如何根據考綱的變化,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考生的考前作文有效升格?
下面我們以2017年某地二診考場作文為例:
據《錢江晚報》報道,2006年內蒙古地區理科高考狀元石悅,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建筑系,研究生在北京大學深造。讀研期間拿到國家獎學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卻最終成為網絡游戲直播者,目前在某網絡直播平臺擁有109萬的關注,新浪微博90萬粉絲。回首自己的人生,她說導師的話堅定了她的信心。“他告訴我,人生不是規劃出來的,人生是跟隨 自己的靈感和直覺走出來的,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不要撲滅你心里的小火苗。"“一個不設限的人生,真的是會從你跟隨心聲走的每一步里開出花來的?!?/p>
你如何看待她的人生選擇?請結合你的思考寫一篇作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二診常常被視為高考考前的風向標。從命題特點來看,選取的材料是時代氣息很濃的熱點話題材料。命題指向性很強,要求考生對“她的人生選擇”做出評判與思考,屬于任務驅動型作文。
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來對所給材料進行審題立意,第一層:談石悅的學業成績優異;第二層:講石悅的擇業——成為網絡游戲直播者;第三層:借導師的話,談石悅擇業的感悟。
命題人要求考生就“她的人生選擇”進行立意作文。因此,考生可以就“石悅擇業”這件事“就事論事”地談“贊成”與“反對”。也可以透過這個現象,談更深層的原因。就文體要求來說,主要按任務驅動型時評文要求寫作。
既然是任務驅動型時評文,如果只就材料說材料沒有適當拓展、提升,必須降檔打分;傳統闡釋型材料作文,如果幾乎沒有作文材料的有關內容,必須降檔打分……顯然,仍然按照傳統的給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思路展開寫作。已經不符合高考作文要求。
現場作文舉例:
傾聽自我
高考狀元沒有按部就班地過著規劃好的生活,石悅跟隨自己的靈感和直覺,傾聽自己的聲音,做了網絡游戲直播者。學霸做網紅,在許多人看來是荒唐的事情,但對石悅來說,這就是人生,這就是自我。
我們的人生沒有設限,我們要點燃心中的小火苗,跟隨心聲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沒有從事建筑相關專業的石悅可能會被誤讀為不務正業。她選擇了網絡直播工作,她的人生選擇我們不能非要簡單地評判是非對錯。我欣賞她,她也在對社會做自己的貢獻。記得那個白手起家的溫輝城吧,面對所有人的反對,甚至是母親斷絕母子關系相逼,他都沒有放棄。他堅持創業,傾聽著內心的呼喚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種精神不也是石悅所具備的嗎?從事網絡直播的石悅不也取得了自己的109萬的關注和90萬粉絲的小輝煌嗎?
人生是自己走出來的。它沒有設定好了的劇本,我們不需要照著劇本演出。如果石悅像她的同學一樣從事建筑相關專業,她就一定有成就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失去了興趣,石悅能在建筑領域取得成就嗎?要是在醫學上認真學習的魯迅先生沒有棄醫從文,固守他原本選好的人生,文學史思想史上還能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嗎?我們也不會讀到劃時代的《狂人日記》吧?
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石悅從另一個維度去創造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是值得褒揚的。反觀我們,人生好像從一開始就被家長安排好,我們都按部就班地照著社會給好的劇本去演出。被社會的嘈雜所掩蓋,我們聽不到自己的心聲,更別提循著心聲去做去闖,我們逐漸失去了自我。
我們沉默著,而社會卻需要像石悅那樣的精神來激發活力,需要像石悅那樣勇于打破常規,破除僵化;我們需要像石悅那樣認真地傾聽自我,勇敢地傾聽自我,跟隨自己的靈感和直覺,跟隨心聲,讓每一步都陌上花開。
我們的社會應該呵護像石悅一樣的年輕人,肯定他們的選擇,不要讓他們的小火苗被撲滅。而我們自己,更應該聽從內心,活出自我。
我們的人生其實沒有設限,我們要跟隨心聲,活出自我。
如何在考場上寫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任務驅動型作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兩扣”,即“緊扣材料,就事論事”,“緊扣中心,時時點題”。
“緊扣材料”是就任務驅動型作文本身要求而言,讓考生有效避免回到傳統的給材料作文最后回到話題作文的老路上。而“緊扣中心”,是針對文體本身而言,讓考生有明確的規范的文體意識。
這篇作文是針對清華學霸石悅成為網絡游戲主播發表自己的看法。思路上首先就事論事,然后在論述事件的基礎上,把這件事所蘊含的意義揭示出來,做到就事論理。而所揭示的這個“理”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即就事論事,就事論理,理從事來。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由淺入深的關鍵在于由“就事論事”到“就事論理”。在論證中先就事論事,進而就事論理。由問題到措施,由此即彼,即由材料中的這件事、這個問題聯系到生活中的那些事,那些問題。可見,由淺入深貫穿于立意,文章結構中的析、議、聯、結中。
作文由淺入深逐層論述后,基本完成了對材料的處理。而作為時評文最有魅力的一部分,深度還應該由聯系拓展的廣度來成就。就時評文的要求與特點來說,論述過程中由“點”到“面”的聯系拓展是許多考生容易忽略的部分或者筆力未到的部分。如果考生把握到位,這恰恰是考場作文容易成就深度的不二之選。考生運用從材料中提供的道理來類比社會生活,議論社會生活,連類取譬,由社會的孤立個案聯系到社會的普遍現象及現象背后深層問題,或由局限性的“小我”走向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大我”,從中提煉升華成典型的類的思考與問題揭示,而這正是命題者想要考查的。
綜上,考生在作文中首先努力呈現出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明晰的結構,同時按照題目要求緊扣材料,在實際行文中緊扣中心論點展開論述,做到逐層深入,在拓展部分由點到面,取譬引類,讓考試場作文有效升格。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p>
清朝初年,為紀念定居浙江省開化縣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腳種下一棵紅豆杉,金家后人將保護此樹寫入家規,世代守護。每當災難來臨,金家人總能挺身護樹。經過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護,這棵紅豆杉已長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參天大樹,繁育出幾十萬株紅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紅豆杉苗,大多來自這棵紅豆杉。目前,大郡村紅豆杉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每年給村里帶來數百萬元的收益。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范文:
傳承的力量
李思岑
一棵紅豆杉,因為幾百年來數十代人歷經風雨恪守族規盡力守護而開枝散葉,澤被后世。(一句話概括)可見,堅持與傳承的力量是多么強大。這充分說明,只要將優秀的傳統傳承下去,就一定會有好的回報。(亮劍——表明觀點)
類似于金土根族人的“守樹”精神在當今社會其實已經很難見到,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能用心守住一棵樹,一個傳統,一種信仰的人少之又少了,更何況讓我們還要去世代傳承。金土根族人世代守護紅豆杉,就為著紀念定居大郡村,可見他們的堅守最初就被賦予了意義,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讓這過程本身具有了一種不被時間沖淡的力量,那,便是傳承。(就事論事)因為傳承,所以他們持續守樹三百年;因為傳承,每當災難來臨時刻,他們都挺身而出;因為傳承,獨木成林,開花結果。就如同愚公移山百折不撓至死不渝一樣,十六代人的接力,就為了傳承。(至少三個層次,由小到大) (強化/強調觀點)
或許,在他們最初立下家規時,也許很多人都會對此不解甚至嗤之以鼻,但如今這千萬棵樹仿佛讓他們的生命也得以延續,生生不息,而如今,中國所需要傳承的技藝、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多了,而現實卻是很多人對于一種戲劇、一種方言、一種手藝的逐漸消失感到“無關痛癢”,甚至漠不關心,卻沒有想到這些優秀的文化若世代傳承下去,百年之后或許會在世界上留下驚艷一筆。(由一個事件拓展到普遍的社會現象)
我們時常嘲諷韓國竊取中國文化,卻沒有反思我們是否管理好了自己的文化。那“守樹”的傳承精神是否還存在。日本的百年老店有千余家,中國卻寥寥無幾,這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應有的態度。好在還有百年紅杉樹告訴我們傳承的意義,為我們的文化流失斷代敲響了警鐘。(對應原因闡釋方法/更加深入的反思)
有時間的積累,優秀的事物才會更加熠熠生輝;有世代的傳承,厚重的文明才會發出聲響重現輝煌。這就是金家人守護紅豆杉的意義。傳承或許會遇到困難,或許會遭遇孤獨,或許難以堅持,但這就是傳承的價值??傆幸惶焖鼤衲前倌昙t豆杉一樣,獨木成林。我們去追溯那百年前的遺跡,聽見它重見天日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