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建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在心理學指導下對有心理危機的個體或群體的一種短期的幫助行為,其目的是及時對出現心理危機的對象提供支持和幫助,使之恢復心理平衡?!雹傩睦砦C干預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最突出的特點是及時性、迅速性。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處在思想觀念的形成時期,在這一時期,最容易引發心理問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問題的研究比較多,研究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進行了探討。
20世紀90年代初,翟書濤教授把國外危機干預成果引入我國,同時在南京成立了國內第一所心理危機干預中心,開創了我國危機干預工作的先河。在此后的十年間,國內對于危機干預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對國外相關理論的綜述與移植上。21世紀初,危機干預研究從進入研究視野到成為研究熱點,國內學者在大學生危機干預的研究領域進行了許多有價值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分布于心理學、高等教育、社會學及統計學、預防醫學與衛生學等學科領域。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與發展,網絡已經成為新時代大學生溝通與交流的重要平臺。大學生越發喜歡利用網絡新媒體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所以當下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會借助新媒體平臺有著不同的表現。
首先,大學生認知消極化現象較為明顯。其次,人際關系危機明顯。大學生面對虛擬的網絡世界會造成人際交往能力減弱,且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騙與傷害,可能會出現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再次,新媒體平臺負面狀態更新明顯。所以在新媒體時代下,心理危機的另一個表現方式是大學生的平臺負面狀態更新明顯。
在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的情緒干擾更加的明顯,這是因為他們對信息的獲取更加的迅速和便捷。大學生可能會因為某一事件而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一些心理狀態,但這個狀態可能只是短暫性的,不能根據這個平臺狀態判定對象出現了心理危機。而且平臺上大多時候只能判斷出心理狀態,很難通過對象行為來判斷出是否出現心理危機并進行干預。
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路徑是一個系統性的整體,它的運作需要各方面支持系統的相互配合。目前的研究基本上都把目光集中在學校支持系統上面,所以傳統的干預路徑都是以學校作為支持系統進行干預過程,而忽視了其他系統包括家庭和社會系統作用。
學校的干預系統一般都是傳統的學生——班級——心理咨詢中心——學校等的一個縱向的垂直系統,在新媒體時代下這種系統將被豐富甚至可以被跨越,但是現在的干預路徑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老路上面。老路要走,但是如何結合時代的特點開辟一條有效的新路迫在眉睫。
構建心理危機的評價標準是研判心理危機最為重要的方面,只有定好標準了才能準確的進行危機干預。在新媒體時代下運用數據網絡的量化方法來構建心理危機評價標準,可以對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機進行相關性的研判并使得不同的心理危機都能得到最有針對性和最有效的干預。網絡的量化標準應是基于對整個數據的采集分析,同時應該組織專家進行量化指標的研討,在網絡進行篩選征集形成網絡的量化指標。依據這個評定標準在以后的干預對象數據庫中如有個體的動態變現與網絡數據庫相似,則自動變為干預對象和潛在干預對象。
當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的重要性。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逐漸重視專題網頁、大數據、微信公眾平臺等新媒體平臺的建設,積極轉變與時代不相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創新教育觀念,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將新媒體平臺的應用貫穿于心理健康教育全過程,建設有效獲取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信息陣地,讓新媒體的時效性和動態性性優勢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方面得以有效地發揮。
注 釋
①王昊.《新媒體平臺在中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特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