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 劼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教育專業于2009年正式獲批,2010年開始招收首屆本科生。專業創始之初,課程設置包括音樂、舞蹈及美術等類別,其目標是使該專業招錄的藝術生獲得全面的藝術素養。其后,于2014年停招,2015年開始招錄文化生,并增加了理論課程的比例。本文基于改革必然會對學生的心態、學業及就業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行了如下調查研究。
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系藝術教育專業2013——2017級在校全日制全體本科生,共60人。
2.2.1 問卷調查
制作“成長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專業的認同度、學習狀態、心態的變化、就業期待等,為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實行不記名填寫。
2.2.2 分組訪談
在每年級挑選8人組成訪談小組,分為4組進行。訪談內容主要包括:改革前后不同生源的心態變化如何;對于專業課程設置是否適應;對于學業及綜合素質方面的自我成長是否滿意;對于就業前景有什么樣的看法等。
3.1.1 對專業的認同與忠實程度不減
調查顯示,在改革后,雖然招錄對象由藝考生轉變為文化生,但錄取形式是填報提前批志愿。招錄對象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訓練,但在填報志愿時,必定是對該專業的培養方向及就業前景進行過一番了解與調研的。被訪者中,普遍對專業前景看好。
3.1.2 新的培養模式下面臨的問題
在學校“1+3”視覺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的大環境下,無論是藝術生或是文化生,都要到視覺藝術基礎部學習一年的繪畫。由于沒有參加過正規的美術訓練,文化生在專業基礎、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法上均存在著一定的適應障礙。
3.2.1 對學業的影響
改革后,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作出了一定的調整,由“一專多能”的藝術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為注重培養學術兼應用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被訪者普遍表示實踐課程大大減少,而理論學習的比例變重,對專業學習的廣度和深度要求變高了。
調查發現,改革前學生平均每周自習的時間為8.5小時,而改革后上升到12.5小時。同時,學生對自身專業素質的滿意度反而下降了10%(調查問卷中該項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選項,根據勾選前兩項的人數在總人數的比例計算該數據)。由此可見,改革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產生了一定積極的影響,但學生的學習方法及策略仍有待指導。
3.2.2 對就業的影響
改革前,90%的本科生的就業目標是考取教師資格證成為中小學教師,只有10%的人有繼續深造的想法。而在改革后發生了反轉,90%的本科生決定考研、出國或是考入其他專業繼續深造,而10%的人選擇直接就業。并且,選擇直接就業者均通過獲得第二學位、英語、計算機等相關資質的證書、參與校外專業機構的培訓等方式來增加自身的就業幾率,他們的預期方向也不再僅限于中小學美術教師,公務員、企業、自主創業都在考慮之列。
首先,充分利用校本資源的優勢。藝術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可以通過充分的利用校本資源,提高專業學習的效率,積極的旁聽同系其他專業的課程,擴大自身的知識儲備。其次,積極參與第二課堂的學習。通過積極參與第二課堂的學習,開闊視野,再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必將取得長足的進步。然后,制定符合實際的發展目標。隨著文化教育產業即將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藝術教育作為文化教育產業中的朝陽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需要大批專業人才的投入。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招錄培養體制改革前后,本科生對于專業的認同度以及忠實度并無明顯的變化,但文化生生源比藝術生生源更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改革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所提高,但在學習方法及策略上仍有待指導。在就業方面,該專業的本科生大多已經樹立了與時俱進的擇業觀,能積極主動的提高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獨立自主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和職業,很好的適應了招生培養體制改革后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