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安徽省臨泉縣第五中學,安徽臨泉 236400)
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初中英語教學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切實體現了多重的人文和社會意義,這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正是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英語既是活的語言,也是枯燥無味的語言。教師在創設教學活動時如果能最大限度激地發學生潛能,為學生在課堂上提供盡可能多的英語交際的機遇和條件,那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就事半功倍了[1]。英語教學要達到交際的目的,必須依靠高效率的課堂導入。以八年級學生情況為例進行總結分析如下。
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英語學習后,基礎知識不太扎實的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有一定的厭倦情緒。如果在新課導入時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吸引學生,學生的興趣就會日益減退,最后就很難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此情況下,英語教學課前導入形式和相應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人教版新目標英語為例,在八年級的英語學習中,詞匯量變大,知識點增多,對話和閱讀文章更長。在上冊教材中鞏固一般過去時態,繼續學習一般現在時態,開始接觸現在進行時表示將來,著重掌握一般將來時,學會運用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學會使用情態動詞禮貌地表達許可。在下冊教材中加入了過去進行時態的理解和運用,感知中外傳奇故事等。幫助八年級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這對其進一步發展至關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愛好和愿望。”要在最初的幾分鐘內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天帶給學生點期盼、驚喜、不同和啟迪,從而打開他們思維的大門[2]。
課堂導入的目的在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補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識,啟發學生對有關話題的思考”“同時也是為了學生歸納、總結已有的語言知識,如詞匯、句型等,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新內容、新知識做好鋪墊”。
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是很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終身研究探索的。巧妙的課堂導入形式不拘一格,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3]。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形式:
這是我們使用最頻繁而且直接的導入方式,便于將新舊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八年級上冊Unit 4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
T: 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movies?
Ss: Yes, I do.
T: In our city, as for Town Cinema and Movie World, which movie theater do you like better?
Ss: I like Town Cinema better.
T: As for Town Cinema, Movie World and Screen City, which do you like best? Why?
Ss: I like Screen City best, because it has the biggest screen.
通過提問第三單元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來導入第四單元形容詞和副詞的最高級,這就使得導入承前啟后了。有些專家也習慣將其稱為以舊帶新導入法。例如,學習一般過去時就可以用一般現在時導入:
(1)I am free every Sunday.→I was free last Sunday.
(2)She is very happy on Saturdays.→She was very happy yesterday.
游戲導入能讓課堂教學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如八年級上冊Unit 6I' 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可以讓學生到講臺前抽簽并表演動作,引出新句型What is his/her job?進而講授各種職業的英文表述。這些動作都是學生學過的,很容易猜出來。這就成功地將新語法與新句型導出。游戲在活躍英語課堂教學中著實功不可沒。
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可感知情境,讓他們置身其中以積累感情。如八年級下冊Unit 3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就可以根據當時班級的情況而定,是窗戶沒關、地沒掃干凈、書桌擺放不整齊還是黑板沒擦凈,都可以用比較委婉的語氣來問學生能做好嗎,該怎么做,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導入新內容。
如八年級下冊Unit 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首先,把課文縮成一則愚公移山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然后對愚公的年代、那個年代的交通狀況、愚公的重要貢獻以及他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等內容提問。
實物導入法是最簡單直觀形象的導入方法,把實物帶入課堂進行教學,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學生穿的衣服、鞋帽、衛生工具或學習用品等都可以。
如八年級下冊Unit 1What' s the matter?在教授完表示疾病的生詞后,教師可以找幾位同學抽表示疾病的單詞卡片,表演出來讓其他學生猜這種疾病的英文名稱。
如八年級下冊Unit 4Why don' 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可以問同學們是通過哪些方式來宣泄自己的委屈或不滿情緒的,引導學生遇到麻煩時要向父母和老師求助,使學生感知教學活動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
新編英語教材每一單元均配有與該材料密切聯系的插圖,有的是為了提示教材難點,有的是為了啟發學生思考并猜測材料內容。利用文中的插圖導入新課,使其產生了解信息的愿望,為解決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幅或一組圖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后,用英語講述圖畫內容。這種方法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鑒賞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音樂可以給人以美感,用音樂可以啟迪學生的心智。動畫視頻能讓歌曲律動更加形象直觀,一些公開課經常選用與本節課有關的視頻作為導入,能讓學生和隨堂聽課的老師眼前一亮。
談話誘導法就是從和學生談話開始,談思想、談生活、談學習,但是并非是漫無邊際地談,要緊緊圍繞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本節課的中心內容。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課堂導入要避免時間過長,偏離重點,生搬硬套的做法,而是應該根據教材與學生的特點,巧妙地運用適當的方法,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所學知識,啟發他們對有關話題的思考,從而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新內容、新知識做鋪墊。
在我校參加過各種英語活動的學生中,阜陽市中學英語競賽一等獎獲得者7人,二等獎獲得者6人,三等獎獲得者7人。在畢業、升學考試中,學生的英語平均分均達90分以上。
上高中后,這些學生大部分基礎知識扎實,并在各項活動中顯示了他們的優勢。其中4人為英語科代表,有3人獲得省級以上各學科獎勵,在高中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有5名同學名列全年級前10名。
英語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情、開朗的性格,良好的情趣,健康的情感和善于交際的能力。英語教學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 馬瓊.提高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流途徑探析[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 47-49.
[2] 錢希潔.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深加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10):51-52.
[3] 朱良才.課堂教學實用藝術[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