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
(江蘇省宜興市新芳中學,江蘇宜興 214254)
政治學科是初中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著眼于增強學生人文、科學素養,不斷優化課堂提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積極倡導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利用情境創設等方式增加提問學生的頻率。通過思考、回答問題的方式,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從而提升政治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本研究以某初中九年級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實地訪談法,對學生、教師進行訪問,了解政治課堂中教學提問情況,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聽課的方式,筆者發現當前該班級政治課堂中師生互相提問的頻率較低,具體表現在:課堂時間固定為45分鐘,教師每堂課都會有對應的教學任務,為按時完成任務,教師通常會選擇“灌輸式”教學方式[1]。雖然課堂偶有交流,也以優秀學生為主,但多數學生并未得到提問、發言的機會。
筆者通過與班級學生進行交談,發現鮮有同學主動在課堂上提問,提問頻率較低。其具體表現在:①不屑于提問:初中生的自尊心較強,如果教師沒有及時回答學生的問題,將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從而讓學生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降低其學習的積極性。②不知道怎樣提問,學生已經形成“思維定式”,認為在課堂上最主要的是聽教師講解,失去了“質疑”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開始重視“提問”這一教學方式,但通過與教師的交談可以發現,教師的提問頻率仍不理想。從問題的設計上來看,教師多出封閉型、概念型問題,學生能夠從教材中找到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開放型、思考型、啟發型的問題。
為優化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提問方式,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心理、學習需求等角度切入,針對性地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提高提問的頻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升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睘橐龑W生全身心參與到政治課堂中,教師應利用合理的提問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對問題、對現象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政治學科的理論意味較為明顯,如果僅通過教師的講解,會讓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可引入問題情境教學方式,利用問題過渡到理論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
如在學習《自覺服務社會》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設以下教學情境:2008年在北京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在奧運會舉辦的過程中有這么一支可愛的隊伍——志愿者,他們志愿幫助運動員、幫助觀眾,獲得了國內外的好評。那么請同學們思考:①奧運會志愿者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②志愿者在給各國嘉賓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時,他們自己也有很多收獲,你認為他們收獲了什么?③志愿者的事跡給同學們哪些啟示?教師提出問題后應根據學生反應來靈活調整教學環節,從而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政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應注意的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可以預留3~5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自主提問,即使學生提出“古靈精怪”的問題也不要急于否定。通過此種方式培養學生質疑意識與提問意識,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從初中政治教學效果來看,教師并沒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分層提問在課堂上的出現頻率較低。如果提問過于簡單,將無法滿足優秀層學生的需求;反之,則會打擊基礎知識薄弱學生的學習信心。分層提問有利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表現、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具有探究意義的問題,更好地調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如在學習《正確對待和參與競爭》時,該課程的目標在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鍛煉學生之間合作競爭能力”等。因此教師提問時,可圍繞教學目標,合理提出三個不同層次問題:①你認為“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有什么區別?(此為基礎層問題,適合所有同學)②假如你是××老師,小紅給你寫信說,一定要在下次超越她的同桌,請問你會怎么做呢?(此為提高層問題,要求學生合作探究)③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同桌想要和你合作,你會怎么處理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呢?(此為優秀層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后查閱資料、聯系生活實際完成)借助此種方式實現全班的共同進步。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煩惱的事情增多,易出現自卑、自大等不良心理,導致其不愿意或者害怕提出問題。同時,部分學生認為政治是一門輔助學科,對自己的幫助不大,從而缺乏政治學習的興趣,不會主動參與政治課堂活動。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提出探究問題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質疑。
如在學習《人生難免有挫折》時,教師可以引入“課堂調查”的活動,要求學生回憶自己生活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并用文字記錄下來。同時,要求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加深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關注自身、認識挫折。此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討論中“提出問題”,如“是不是只有我們初中生才會遇到困難呢?”通過自主提問的方式,帶領學生探究“挫折”產生的原因,正確對待人生中的低谷,增強學生面對挫折的信心。
根據訪談結果可知,超過50%的學生認為,政治是一門以背誦、記憶為主的學科,如果想學好政治,只需在課后多背誦、多記憶即可。同時,從初中生的現狀來看,他們喜歡解決現有問題,但缺乏發現問題的眼睛。針對此類問題,教師應找準教學疑難問題,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加提問的整體價值。
如學習《做誠實的人》,該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優良品格。因此,教師應圍繞該重點提出有探究意義的問題:重諾守信、實踐諾言能給我們帶來什么?你怎么看待考試作弊這件事情?借助問題讓學生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生活中成為一個重誠信的人。
綜上所述,提問是加強師生交流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如果提問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將會在極大程度上激活學生思維,有利于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但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傳統教學模式等因素的限制,當前初中政治課堂的提問環節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喚醒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不斷優化課堂提問策略,促使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主動思考政治領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讓課堂成為思維碰撞的場所,進一步提升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宋榮祥.基于互動視角下探討課堂故事在初中政治德育教育中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2017,23(3):19.
[2] 吳修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初中政治課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7,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