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松
(江蘇省海門市樹勛初級中學,江蘇海門 226100)
體育課程的設置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訓練意識和體育訓練興趣,使學生能在課余時間主動參與體育訓練,以增強身體素質。主體參與意識是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策略,也是提升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重要方法。那么,教師如何在體育課堂上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體育運動方法,獲得持續訓練的動力呢?
豐富、趣味的教學內容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可以結合中考的必考項目及初中生的體育訓練項目,積極整合教材上的學習內容,從而讓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過程更靈活,以滿足學生對體育訓練的個性化需求。
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以達到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的目的。同時,教師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促進學生體育技能、身體素質以及文化知識的綜合性學習,使教學內容更為科學、合理。如籃球訓練,教師除在課堂上要傳授給學生籃球訓練的技巧外,還可以結合籃球的體能要求和技巧要求,積極引入相關的體能訓練項目。爆發力在籃球比賽中非常重要,教師可以根據籃球訓練的一些要求,組織一些田徑類的運動項目,如短跑比賽。學生會在短跑比賽中訓練爆發力、反應速度、沖刺技巧等。田徑訓練是提高學生體能的重要基礎性內容,教師通過合理優化,能夠實現球類訓練與田徑訓練的完美融合,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在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對教學資源進行相應的整合,促進教學方式的優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培養。在創設教學模式時,教師要認真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體育學習的樂趣和魅力,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1]。
如在“籃球三步上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游戲競賽模式,借游戲激活學生的訓練思維。為了讓學生的訓練更有趣,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分組,并讓每個小組明確活動的目標和要求。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準備活動,讓學生掌握科學運動的方法。三步上籃的技術是本課的難點,教師必須通過課堂進行現場指導,借助示范讓學生明白動作要領。明白要領只是起步,學生須通過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訣竅。當學生明白其中的要領之后,教師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訓練,通過組員之間的互相指導去發現自身訓練中的不足。這個過程能讓學生感受到三步上籃訓練的樂趣。當學生逐漸掌握了技術要領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上籃接力比賽,通過比賽促進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訓練。初中生都有好勝心理,教師巧妙地將比賽引入體育課堂,能讓枯燥的基本功訓練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樂園。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教師對體育訓練的熱情和積極性將會影響學生對體育訓練的熱愛。體育教師自身的體能素質、體育訓練技巧等都會在課堂上影響著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在課堂訓練時,教師可以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訓練中,使學生感受到積極性的重要作用,進而激勵自己積極參與訓練,掌握技能。
如在初中體育足球相關內容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在體能、技術以及基本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足球教學過程中,想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訓練中有一定的難度。基礎較差的學生或者對足球不感興趣的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積極參與其中,甚至以抵觸情緒參與訓練,這將極大地影響訓練效果。為此,教師可以將自身的足球訓練最棒的一面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足球訓練的魅力。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以促進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提高。在足球教學中,教師可以對足球場地進行劃分,針對足球基礎和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進行半場足球訓練活動,然后將基礎相對一般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進行訓練,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基本功訓練。為了激活學生的訓練興趣,教師可以多參與到基礎相對一般的學生中,通過自身的示范與鼓勵激活學生的信心,并借助示范引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克服困難,提升足球訓練的有效性。
評價是樹立學生體育訓練信心的重要策略,科學的評價不是為學生進行不斷的鑒定效果,而是借助評價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學生能夠在評價中發現自身的不足,積極加以糾正[2]。為此,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積極地將技能、態度、過程合作等多方面的因素融入到評價中,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訓練。在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時,學生對自己的成長缺少認識,造成主動參與意識缺少。教師在評價時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情況進行合理引導,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情感態度,收獲成長的正能量。
如在教學“健美操”時,教師要根據每節課的教學計劃和學生的訓練情況,對學生進行靈性的評價,使學生在每節課都能夠對自身的進步有更清楚的認知,進而產生積極的訓練信心,積極參與訓練。如教學“健美操基本步伐”,它需要學生掌握健美操的步伐,并且能夠自主創編健美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了解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根據健美操的步伐展開訓練,并在訓練中培養健身意識,掌握健身方式。同時,健美操基于一定的音樂,學生會在練習健美操的過程中有效培養節奏感,以達到肢體的有效配合和協調。在訓練健美操時,學生之間并不是孤立式的訓練,而是在單獨訓練的基礎之上,全班集合在一起根據音樂進行練習,這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多元化的載體。在此模式下,學生之間會展開評價,這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互相糾正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教師則結合全班學生的練習情況展開針對性和共性的評價,通過評價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促進學生更好地參與體育訓練。
總之,主體參與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活學生體育訓練思維的重要策略,它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符合體育訓練的基本精神。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最終目的就是產生積極的體育訓練情感,能夠在課余時間主動鍛煉身體。想在體育課堂上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教師必須緊扣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巧妙搭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訓練模式,從而讓學生感受體育訓練的魅力,最終實現學生以積極的情感參與訓練。
[參考文獻]
[1] 鮑桂萍.初中體育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實驗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06):71-73.
[2] 徐雪濤.試析“主體參與”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1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