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林
(江蘇省如皋市下原初級中學,江蘇如皋 226543)
葉圣陶老先生曾指出:“教,是為了不教。”在實際教學中,要實現“不教”,或是適當放手,首先我們就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品格與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內在要求。而初中生主體意識不斷“膨脹”,他們個性鮮明,追求獨立,對自主學習有著更高的訴求。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要適當地轉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價值,放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去想、去討論、去實踐、去分享。活動單導學,就是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直通車。
所謂活動單導學,其實就是以教師設計的“活動單”為媒介,引導學生在“活動”之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此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動態過程。這其中有三個重要概念,一是“活動單”的設計,二是“活動”的實施,三是“導學”價值的發揮。在實踐過程中,我根植初中英語教學的三尺講臺,結合活動單導學的三個重要概念,從活動單的設計、導學價值的發揮以及實踐平臺的創設出發,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希望以活動單導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活動單是以“活動”為核心的教學設計,既然是活動,就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其中。因此,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學生才是活動單的主體。在活動單導學的設計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根據學生的需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生活元素,潤色活動,豐富活動的內容,如游戲、時尚熱點、明星話題、熱播影視、綜藝節目、流行歌曲等[1]。而在活動內容的收集上,我們要在緊扣教材主題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優勢,收集生動活潑、新鮮有趣的活動素材,讓活動單更有親和力,有效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如教學譯林版七年級下冊Unit 4Finding your way的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這一課時中,我在前任務環節設計了兩個小活動。
(1)呈現方位圖,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的表達方式(North-east, South-east, North-west, Southwest),并以家鄉為參照物,引導學生說一說家鄉周圍的省份。(呈現中國地圖)
(2)創設地圖情境,詢問學生如果想去這些城市,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以此嵌入交通工具表達的學習。鼓勵學生結合預習所得,將這些交通工具的表達挖掘出來。T:How do you usually go on a trip? Ss: I usually go on a trip by bike/ by car/by train/by plane/by ship/by bus/by underground/on foot...
在這個活動中,我還為學生準備了一個自己旅行的小視頻,以自己的旅行經驗,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一下子就對這個話題感興趣,迅速融入情境活動中。
導學是活動單導學的三要素之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過分地把焦點集聚在“活動”上,忽略了教師導學作用與活動單導學價值的發揮,導致活動教學看似熱熱鬧鬧,卻缺乏實效,沒有實際的教學意義。可見,在活動單導學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善于點撥、善于留白,以隱形的推手,助學生的英語學習一臂之力[2]。在活動單的問題設計時,我們要重視問題的指向性,從活動的目的出發,層層遞進地提出問題;在活動方案的設計上,則要堅持簡明扼要的原則,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予適當的建議與指導,如創設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分組、分工上進行適當的干預;或是利用微課的形式,對活動方案做一定的講解,提出切實可行的tips。
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 4Do it yourself這一單元時,我在make sandwiches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Task : Discuss how to cook noodles. 通過話題延伸的方式,幫助學生就 fi rst, then,next, fi nally這個知識點展開討論。在這個活動單的實踐活動前,我就特地為學生準備了一個微課,為學生現場直播煮面條,以直觀的直播形式,讓學生對煮面的步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隨后,我還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準備了對話的模板,引導學生根據這些活動指南,展開小組活動。A:It' s time for... B:Let' s make... A: Are they quick and easy to make? B: Sure. Look at me. First... Then... Next... Finally... A: Next... B: That' s correct.A: Is that all right? B: Yes. At last... Finished!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活動單導學的核心。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是實踐的主體。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提出合理的活動方案,并為他們打造實踐與展示的學習平臺。為了達到預計的教學效果,我們的活動方案一定要實際可行,具有操作性。活動的形式則應講究多元化,鼓勵學生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呈現活動成果,如小組討論、查閱資料、角色扮演、配樂朗誦、小組合唱、小組辯論、演講、游戲、競賽等。在活動與展示的過程中,我們要積極推進學生的實踐,并借助信息技術、網絡平臺,竭力為學生搭建個性化的展示平臺,讓活動單更加接地氣。
如教學譯林版七年級下冊Project 1A tourist guide這個綜合實踐板塊時,我在拓展訓練時,設計了一個活動單,鼓勵學生根據活動單的指示,Making a tourist guide.
Activity :Making a tourist guide
(1)A tourist guide includes:_______ ________(提供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萃取精華)
(2)Present the task before class(Group work)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實現活動,對學生的組內分工提供一定的建議與幫助。
Student 1: General information
Student 2: Places to stay
Student 3: Places to visit
Student 4: Pictures and maps
(3)Collect the works of each student' s in the group.
(4)Talk about how to make the guide look beautiful and attractive.(將講臺讓給學生,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交流展示)
總之,青春、朝氣、活力是初中生獨特的標簽。他們渴望獨立,標榜個性,在這個時期,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是教學的內在需求,更是他們的深切呼喚。正因為如此,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更應該以活動單導學這樣的教學形式,實現教師的角色轉換,釋放學生的個性潛能,活化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展現自我、合作探究的學習機會。只要我們在引導上下足了功夫,學生必然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教學的動態生成也就不是問題了。
[參考文獻]
[1] 陳美榮.精于心,簡于形——初中英語活動單導學模式下小組合作學習[J].中學課程資源,2011,(02):47-48.
[2] 陳美榮.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激勵性措施運用研究——以“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為背景[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