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梅
(福建省泉州市渚江小學,福建 泉州 362000)
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chuàng)設好自主學習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習慣,使學生在具體地學習語文的實踐中掌握學習的方法。
營造平等、和諧、愉快的學習氣氛是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葉瀾教授曾說,課堂的人文氛圍并不容易形成,但一旦形成這種活躍、向上、和諧、民主、平等、歡愉的氛圍,課堂教學的多種教育功能就會被開發(fā)出來,它是學生的潛能、創(chuàng)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生長發(fā)展的“空氣”、“陽光”與“水”。
創(chuàng)建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教育實施的基礎,是教育環(huán)境的集中反映。教育者除了要改變居高臨下的習慣姿態(tài),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與交流,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協同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實現角色變換,教師由教育操縱者、主宰者轉變?yōu)橐龑д摺⒓ぐl(fā)者和指導者,學生由被動的受體轉變?yōu)樽灾鲗W習的主人。
要讓教學的過程成為自主學習的過程,一要淡化書本權威和老師權威,鼓勵自由思考,自主學習,著力培植學生質疑提問和批評爭論的習慣。二是要摒棄強制性的統(tǒng)一思維、統(tǒng)一評論、統(tǒng)一行動,鼓勵個性和獨特,允許多元思維并存,寬容探索中的錯誤、荒誕和越軌,培養(yǎng)標新立異、敢為人先的勇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識面的注入者。”也只有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參與學習才算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最好形式。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會高。
學法指導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領悟學法,循法自學。如歸納文章中心思想的練習,不但要告訴學生歸納中心思想的方法,如抓住主要事件,聯系課文題目,抓住中心句段等。
“思”即思維,思維是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學過程中,所以教師不僅要于善于提問,還要教會學生提問,鼓勵他們大膽質疑,要知道善問的學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問題深刻,在閱讀中處于主動地位。在語文學習中要讓學生自主做到“三思”:
①課前思考:課前自主預習課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閱讀《圓圓的沙粒》一文時,學生在預習中要從不同的角度提出:這是一顆什么樣的沙粒?沙粒的愿望是什么?……學生提出的問題就要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探索,互相討論,發(fā)展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然后借助集體的力量加以解決。這樣即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問題、自主探索問題的能力,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②課堂思考:學習過程中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教師要讓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去思考,這樣一來,勢必學生回答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該肯定學生的答案,不要輕易去否定他們的見解,從而保護了他們的積極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機會和動力。
③課后思考:課后讓學生回去獨立思考自己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或技能,還有哪些知識或技能沒有掌握。這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并以“自主”為核心,緊扣學習進程,進行階段性的自主復習。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獨立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不信書、不信師、敢想、敢說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使他們真正能夠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發(fā)展空間,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式教學,教師可以將所要學習的內容分成多個學習主題,各學習小組自行選擇主題,由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搜集、學習整理、討論歸納等學習任務,在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全班匯報、交流、展示,小組間的協作、交流、分享,大大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解決了選修課量大時間少的矛盾,促進了學生自主性研究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原來,這兒是一座村莊》,要求學生收集有關深圳改革開放前和現在的資料,我嘗試著采用小組分享式自主學習的方法,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語文課外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可以說不勝枚舉,如辦墻報、手抄報,寫字(書法)比賽、作文競賽,朗誦、演講、辯論,閱讀和寫讀書筆記,聽新聞、報告或演講,社會調查,藝術欣賞,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和運用等等。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愛好,以及語文學科教學的需要而選擇,就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多練習,多活動,增長知識,開拓知識視野的平臺,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總之,我們只有把語文課堂教學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積極促進學生學習形式的改變,變原來的“要我學”到“我要學”,“我會學”,如此也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