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興
(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第二中學校,云南 文山 663315)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想法和創新性被束縛,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教師往往以學生的成績去劃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而這樣的評價標準事實上對學生造成了重大的負面影響,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自己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一味的給學生強硬灌輸學習內容,學生被動接受著教師的思想和邏輯,缺乏自主的思考。這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對于歷史這門學科更需要學生的積極性。歷史本身學習的確需要“背”這項學習任務,但實際上歷史的知識還有著自身的規律,因此更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導他們尋找歷史的規律。在課堂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觀念的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從而激發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以及對高中歷史課堂的興趣。例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在課堂前準備有創意性的情境,結合內容的難易程度設計出合理有效的教學流程,同時結合教師自身的風格,可以用幽默詼諧的語句簡化學習內容。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在課前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利用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教學工具營造貼切、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如,歷史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的同時,也可以選擇一些質量比較高的紀錄片,例如《大國崛起》、《我在故宮修文物》等,從而提升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從而強調了在歷史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小組合作探究歷史問題能夠提高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參與度,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知識。教師可依據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的強弱進行合理的分組,在課前可以布置一些討論作業讓學生合作探究,同時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構建和諧、民主的討論氛圍,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權,都能夠參與其中,體驗到歷史的魅力。在遇到難點問題時,教師也可以給與學生相應的幫助和提示,從而讓課堂討論的效率提升。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親身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課堂的主體性,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從而幫助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學習。在歷史教學研究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例如在學習必修三《“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這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自主預習,在課堂上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回答。比如“諸子百家”是什么意思,“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背景等。
歷史學習不能只依靠教材內容,教師同時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思維。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社會實踐來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比如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其實和我們現代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例如,在學習關于紅軍長征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自主去關于紅軍長征的主題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歷史,真正懂得“知史鑒今”的道理,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
結語: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高中歷史教學也要隨之不斷進行改革,而在課堂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已然成為當下的主要趨勢。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深入了解歷史,從而提升學生歷史學習的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歷史綜合素質。通過教師轉變課堂主體幫助學生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并且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參與度。同時也要注重實踐與教材相結合,鼓勵學生看一些歷史題材、紀錄片以及參觀博物館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漸揭開歷史神秘的面紗,并且對其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