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飛
(安徽省靈璧縣靈璧中學,安徽 靈璧 234200)
高中地理是一門可以讓高中生認識地球、熟悉地球的科目,對于高中生的知識積累以及文化素養提升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同時,此學科具有知識點繁雜的特點,各部分知識間聯系并不密切,更加考驗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因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重點就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下面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題進行探究分析。
地理思維是當代人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它與人類的生活聯系緊密,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高中生在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時,往往會忽略知識的相似性以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系。這就會導致學生對地理問題分析不全面,或者不能夠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地理教師若想避免此類情況,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找出不同地理知識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并培養學生的空間聯系以及歸納分析的能力。即是說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地理知識間的因果關系,便于學生對于某些看似無關的地理事物進行因果聯系的探究分析,并得出相關規律或結論。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邏輯分析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某兩個地區相隔一片廣闊的海洋,地質特征、植被類別也存在較大差異,但存在同一種遠古生物的化石。這樣的問題可以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進行簡單的訓練,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板塊運動等知識,并幫助學生分析植被類別不同產生的原因。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系,進而構建地理知識框架。
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以外,還應具有創新能力以及辯證思維。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思維模式圖外,也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建自己的思維導圖。在此方面,教師可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促進學生互相學習進步,并進行拓展學習。在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創建原理后,教師可令學生單獨完成某一部分教材內容的思維導圖,并與組內同學分析交流,完善創建的導圖并提出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例如,教師可布置關于地形對于水資源的影響的相關內容,令學生完善思維導圖。再次過程中學生需考慮到地形地貌對于氣候以及降水量的影響,還包括地形對于河水流向的作用。這樣的問題會使學生更加明確思維模式的構建過程,以及更加全面地分析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培養學生對地理圖冊的閱讀能力。其中包括在地理圖像中較為常見的標識、各類圖線的含義以及不同顏色代表的意義等。
實際上,在高中部分的地理學習中,學生會認識到地理環境與人文因素聯系密切,甚至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這些可稱之為隱形的地理因素是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夠忽略的,且學生的地理學習中也至關重要。教師需指導學生明確,在分析地理問題時,學生不僅應考慮到氣候、地貌等因素,還應將當地的歷史發展、風俗習慣等進行分析。如此不但能夠更加透徹地分析地理問題,還能夠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再者,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地理圖表的應用。增強學生的閱讀圖表能力也可增強學生深入探究的實力,在地理圖表中可獲得許多信息,如地貌、植被及海拔高度等。學生可據此探索當地的具體地理情況。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例如多媒體工具等。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有許多地理知識高中生不能夠擁有真實的體驗,若教師可合理應用多媒體工具,使學生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具象化,則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多媒體尋找合適的教學資料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并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比如說現代社會對于能源的大量消耗致使溫室效應的加劇,地球上海拔較低的地區面臨著生存危機,生活在兩級的生物也會不斷面臨環境改變帶來的種種危險。學生可根據這樣的實例進行討論分析。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課程對于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提升及綜合素質培養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地理教師應以此為教學重點,不斷探索教學方式,并應用到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