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珍
(江灣教育集團金沙湖實驗學校,浙江 杭州 310018)
引言:小學數學教育若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認知等多方面的因素。對于教師而言,是相當漫長且具有一定難度的過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需要經過教師反復進行研究與課堂滲透,將學生的數學認知、數學學習能力、數學綜合運用能力等多方面的素養進行培育。
眾所周知,數學在現代生活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1]。通過數學知識,人們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諸多問題,為我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提供必要條件。小學數學教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數學思維,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形成數學學習能力,塑造數學品格等。在教學中,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思維是比較抽象的名詞,可能學生即使具有卻不自知。而數學教育的本質就是教育學生通過利用數學思維習慣去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形成數學學習思維是數學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前提,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滲透教育,學生通過熟練掌握數學運算方法,才能夠解決數學問題,逐漸形成數學思維。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中關于尋找數學規律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教材的展示,向學生們滲透很多數學原理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裝飾用的彩旗為了呈現驚艷的視覺效果,其擺放顏色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找到規律,之后進行正確的運算、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數學規律講解,使學生了解到數學原來如此貼近生活。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使得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或者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時,會自然而然地利用教師所講,運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談到語言能力,可能更人的理解是語文、英語學科才涉及到語言學習,但需要清除的是數學學科同樣需要進行數學語言教學。學生掌握標準、嚴謹的數學語言,是形成數學思維的重要體現,同時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具有重要影響。但數學語言的形成不是一撮而就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方面比較薄弱,而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等諸多方面存在直接聯 系[2]。若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就要鍛煉學生正確的數學思維,使其邏輯清晰、思維敏銳。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上中關于乘法的初步認識,涉及到乘法運算,舉例2X7=14讀作“2乘7等于14”,這是簡單的數學語言表達,教師要在一開始就培養學生鍛煉數學語言輸出。面對數學問題能夠正確地將答案寫在練習本上,同時也能通過數學語言將解題思路準確、清晰地表述出來。對于以后更多地積累數學語言,應用到實際的數學問題中去,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積極的作用。
數學是源于生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教學,還應將視野放眼室外,帶領學生更多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體驗。例如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帶領學生走到學校操場,先估測一下一百米大約是從哪里到哪里的距離。如果身邊沒有合適的測量工具,我們如何才能更準確地測量出一百米到底是多長的距離呢?可能不同的同學會有不同的測量方式。教師將學生提供的測量方法進行記錄和總結,之后和學生圍坐一起進行探討。如果用我們身邊有的工具如大約25厘米的尺子進行測量,得到的數據是比較準確的,但是耗時較長。如果學生能夠量出自己大跨一步的距離是多少,在迅速地邁出相應的步數達到100米的距離,這樣的測量方式可能用時較短,但結果會與正確的100米長度存在一定的誤差。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學校資源,向同學展示如何精確地測量100米的距離。并語言提示學生,在開運動會的時候,體育老師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標注不同的距離。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找尋更有效且準確的測量方式。通過親身的實踐與同學間的相互討論,在學生心中會形成更深刻的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另外對于學生善于傾聽他人,從他人的經驗、建議中進行總結,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巨大的幫助作用。通過教學實踐,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做一個有思想、善于思考和總結的學生,這無疑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結語: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教師若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了充分利用課堂進行不斷的滲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應采用多種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使得學生在對數學感興趣、熱愛的基礎上,實現數學學習的學有所長。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不斷進行教學的突破與創新,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