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磊
(安徽省淮北市第三實驗小學,安徽淮北 235000 )
語感指的是人們對語言進行直接感受的語言領悟能力[1]。學生對語感的掌握不僅標志著其英語水平逐漸成熟,也是熟練掌握英文交流的必經途徑。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時,需要在語言實踐中引導學生提高對英語的感悟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在現實生活中進行英語對話。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微課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手段,不僅能利用多種素材對英語教學內容進行豐富,也能對培養學生英語語感進行良好的推動。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使小學英語教學得到更好的發展。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需要運用到現實生活里。所以,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聽力練習的培養,通過英文語境幫助學生完成對英語語感的訓練。例如,教師在課堂活動的前十分鐘,可以播放英語短文或單詞的音頻。這不僅有助于對學生語感的培養,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標準的英文朗讀聲中糾正自己的發音。
由于英語有著極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條件。例如,在進行《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1How do you go there?的教學活動時,教師讓學生用英語交流自己的上學方式,對英語語感進行培養:——How do you go to school, Xia Ming? ——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us, sometimes I go on foot. What about with you?——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ike.——Is your home near our school? ——No, it isn't. ——That is so bad.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英語交流能力,也可以在進行課堂實踐的過程中加強對語感的培養。
教師想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還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2]。教師在課堂上留出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同學對已經學過的英語單詞、短語或片段文章進行朗讀。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進行鞏固,也在日積月累的朗讀中加強對英語單詞與詞組的運用,從而提升學生對英語語感的領悟力。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正處于天真爛漫又對事物充滿好奇的年紀。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增加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微課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例如在進行《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5Do you like pears?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在講解“apple”“banana”“orange”等單詞時,可以整理與水果單詞有關的卡通動畫視頻對單詞進行講解。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常常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會使其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同時,限制自身思維能力的拓展。許多學生在沉悶的課堂氛圍中,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上,這就造成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大打折扣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教師想要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利用微課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對知識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在進行頭部單詞“eye”“ear”“nose”“face”“mouth”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小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大耳朵圖圖”,對單詞進行講解。教師指著“大耳朵圖圖”的眼睛進行對新單詞的介紹:“Tu Tu is so cute. Look! They are TuTu's eyes.”通過對語音的播放,引導學生對單詞“eye”進行朗讀;然后,教師借助肢體語言,指著自己的頭部器官依次對新單詞進行教學。在完成單詞教學后,教師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進行比賽活動。教師通過對自身身體部位的指出,由不同小組對該部位使用英文單詞進行搶答,得分最高的小組則獲得老師的獎勵。這種利用微課來進行教學的模式,不僅有利于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也在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同時,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英語語感的培養。
為了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以往教過的知識進行反復播放,在幫助學生“溫故”的同時,對知識點進行更好的掌握,從而更好地加強對“知新”內容的學習;另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幫助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從而完成對語音的掌握。因此,教師在設計微課時,可以適當地加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例如,三年級上冊的英文歌曲Teddy Bear,學生進行歌曲的學習,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唱的模仿過程中,對自身發音進行糾正與練習,從而培養自己的英語語感。
學生想要在漢語的環境中學好英語,會受到許多限制。對此,教師需要積極地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環境,以此作為培養學生英語語感的途徑[3]。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盡可能地利用英語教學來弱化漢語環境,并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例如,教室的板報可以使用漢字和英文兩種文字來進行書寫;也可以在教室劃分一定的區域建立英語角;積極組織英語演講、英文廣播以及英文劇本表演等活動來進行英語氛圍的營造。這些做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也在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同時,進行對語感的培養。
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英語語感是英語教學的關鍵。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教師利用微課進行教學,不僅能改變傳統教學時不注重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情況,也能夠在培養學生英語語感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對教學模式的創新,積極解決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促進英語實踐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