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坤宗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實驗小學,福建漳州 363000)
隨著技術對人們生活影響力的加大,“技術素養”一詞逐漸出現在公眾的認知中。技術素養也不斷成為我國教育中的必備素養。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小學科學課程實施中,開始逐漸關注并認可學生素質培養中技術素養的重要性。技術素養作為學生的基本素養在培養學生技術認知、技術能力以及技術操作等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技術素養”(Technological Literacy)一詞可能大眾并不十分熟悉,技術素養首先在美國提出,在《技術素養標準:技術學習的內容》(2000)中明確了技術素養的定義。將技術素養解釋成使用、管理、評價和理解技術的能力;同時,我國于《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新版)》中明確指出了科學素養的含義:科學素養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運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1]。 技術素養絕不是簡單地熟練使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而是一種運用技術思維和科學方式,有更多認知的一種綜合素養,有較為豐富的內涵,同時外延拓展較廣。另外,技術素養與科學素養有著本質的區別和內在的聯系,往往大眾將二者混淆。技術素養是獨立于科學素養之外的,二者之間有明確的界限。技術素養和科學素養都是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養,且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人才綜合素質的塑造。
從《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改稿)》(以下簡稱《標準》)中可以了解到,我國目前小學科學課程中的技術素養的含義和要求,《標準》嚴格要求了小學階段規定的課程內容和階段性目標。課程中首次羅列出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和技術與工程四大領域的相關知識[2]。而且,技術領域的內容占到了13%,成為新增的較為突出的重點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在培養小學生的技術素養方面增加了更多的實質性內容、目標及要求,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技術素養的培養目標。對于以往科學課程中提到的“科學素養”,首次出現了“技術素養”,并對技術素養培養意識進行了一定意義上的擴充和完善。從培養目標看,技術素養中的技術知識、技術思想和情感及技術行為能力都已得到提升。
小學科學課程的實施內容中,包括了技術相關知識的研究。通過了解基礎的技術知識,認識到技術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并學習到實際的技巧經驗。例如,學習橋梁的結構,知道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橋的建設原理;學習植物的生長原理,知道食物的消化和食品安全等基本的理論知識。有利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技術知識的掌握能力。
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實施,精心設計課程內容,激發小學生關注科學技術的濃厚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開發小學生的大腦思維,主動了解社會科技發展的前沿動態。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養蠶》的課程,開展養蠶經驗交流會,加強小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促進學生參與到課程中來,更好地學習養蠶小知識,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在實踐中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小學科學課程中包含了科學實驗要求用到的各種工具和儀器。在了解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用途之后,學會如何具體使用和實際操作,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技術行為能力。比如,如何使用顯微鏡來探尋微觀世界、使用放大鏡觀察日常事物;如何利用鋸子等技術工具制作產品,學習制造小車的過程,探索科學技術的奧秘,解決實際問題。這些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技術行為能力,鍛煉他們的創造能力,有利于他們綜合素養的培育。
小學科學課程實施中,首先,要創設有利于學生技術素養培養的優越環境。按照具體的教學內容完善課程資源信息,提供全面有效的資源環境。其次,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深刻體驗,多方面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浗贪嫘W科學課程包含非常多的實踐活動,比如,研究土壤的組成、豆芽的生長、觀察蜻蜓和麻雀等小動物,讓學生親歷活動,通過眼睛、鼻子和耳朵等多肢體感官感受實踐對象,在活動中研究和觀察、發現和描述,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在小學科學課程實施中,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式探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逐漸成為學習主體并充分發揮出主體作用;課堂主要以教師引導為主,分配小組積極探討和交流,并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進行必要的科學實踐探究,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步驟探索實驗結果,分析實驗數據,總結實驗結論,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在科學實踐探究活動中,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實驗,探究風的形成和模擬下雨等實驗,讓學生初步嘗試科學探究,用科學素養和技術素養能力來解決實際問題。
技術素養是針對全民的一種綜合素養。培養小學生優秀的技術素養能力,需要一個具備優秀技術素養能力的老師。雖然大部分小學科學教師都經過嚴格的培訓;但是,仍有一些學校由于師資力量薄弱,科學課程可能由其他專業教師代上,可能導致小學科學課程未能精心設計,影響小學生技術素質的培養。因此,需要加強教師技術素養的培訓。
科學與技術二者關系復雜,不可分割,聯系緊密。而科學素養與技術素養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人才綜合素質的發展。小學科學課程中,諸多內容在培育學生科學素養的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技術素養。比如,研究力的大小、方向和摩擦力,通過科學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設計和制造風帆小車,并測試風帆小車,感知力的運動。實驗探究中讓學生不僅通過技術制造,不斷地進行多方位測量,探究力的大小、方向和感知力的作用原理;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地讓他們反思和改進,整個過程突出培育他們的多種能力。培育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升了技術知識、技術思想與情感和技術行為的能力。
小學生處于人生成長的基礎階段和科學技術素養養成的關鍵時期。小學科學教師要通過利用各種實驗方法,讓小學生積極參與、開拓思維和發揮想象,從而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