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成峰
(江蘇省鹽城市步鳳小學,江蘇鹽城 224000)
“生活情境是以學生的生活為素材,創設一種模擬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1]”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化”,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應該是“生活化”的情境,故為生活情境。
小學數學教材情境圖中的場景、圖片、例題、習題等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的人物也是卡通人物或童話,內容以語言對話的形式出現,如《小數乘整數》中設置的就是三位小同學到市場上買風箏的場景圖。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每年春天來臨時,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運動就是放風箏,大多數孩子都親身經歷過,因此孩子最容易回顧和投入,進入情境的大門也就順其自然。若想去放風箏就要到市場買風箏,市場上每個風箏都有單價,買3個風箏,需要花多少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用到我們的數學知識,《小數乘整數》的乘法計算,與新課知識學習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種情境,不僅體現了生活中有數學,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必須要學習數學知識,還讓學生感受到了學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甚至在一些比賽課中,有的教師在應用生活情境策略時所創設的情境太過于“情境化”,情境設計得過于花哨,忽視情境創設的目的最終是為數學教學服務的,要與數學緊密聯系起來。因此,情境的創設和運用應當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這樣才能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材中生活情境圖中的人物、小動物以及他們的對話等都是靜態的,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創新改編,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出生動化、趣味化、數學化的童話故事情境,高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2]。
例如,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生活童話故事情境創設(播放小豬豬和小老鼠比膽量的配音動畫同步微視頻)。微視頻中的故事(教師配音)是:“有一天,小豬豬突然遇見了小老鼠,小豬豬笑著對小老鼠說:‘你的膽量好小啊!就喜歡偷吃糧食,我的膽量可比你大!’小老鼠生氣地回答:‘對呀!我的膽量是小,但是我的頭腦比你聰明,腦袋還是個小三角形呢!’小豬豬嘲笑著說:‘我的腦袋還是個大三角形呢!三角形大角也就大,所以我的三個內角的和肯定比你大!’”暫停微視頻,接著教師提問:“你認為什么是三角形的內角和呢?”學生思考后教師接著播放視頻,學生觀看后回答:“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的和,就叫作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師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接著又提出問題:“你認為小豬豬的觀點正確嗎?我們能用什么樣的方法去驗證呢?(剪拼法)”從而進入下一環節的新知探究。
情境設計闡述:《比膽量》故事情境既生動、形象、直觀、有趣,又富有童話般的色彩,同時小動物的腦袋是我們要學習的數學圖形三角形形狀,語言對話中也體現了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課堂教學時學生們興趣濃烈,注意力高度集中,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情境中蘊含著生活數學故事、數學問題,學生們能在情境中找到與數學有關的信息,從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和學習數學。同時,故事情節又充分抓住了學生的攀比好勝的心理和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身的學習內驅動力,又與數學知識緊密結合,這就是我們要的情境,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學化生活情境,運用這樣的情境達到了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資源的深度融合,筆者認為,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時,不僅要傳授給孩子學科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科教學知識聯系起來,滲透在學科教學中。
例如,在《圓的周長》教學中創設中國傳統文化故事情境(播放手寫文字動畫加配音樂微視頻)。情境設計闡述:運用信息技術手寫動畫文字介紹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出自《孟子》一書,這句名言的譯文為“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畫出方形和圓形”。延續至今,寓意成做人的道理,形容人做什么事情都要講規矩。微視頻中手寫動畫形象、逼真,就好像教育家孟子親自在給他們寫書一樣,學生們完全沉靜在學習中,并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名言中的“方圓”一詞指的就是方形、正方形和圓,與新課知識緊密聯系起來,既起到了新課導入銜接的作用,又教育了學生做人的道理。
創設六年級下冊《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故事情境(播放給爺爺寫信配音動畫同步微視頻)。微視頻中的故事(教師配音)是:“小林的爺爺今年七十歲了,她從小就跟著爺爺,現在已經上了大學,她經常給爺爺寫信,可是爺爺現在年齡大了,眼睛也花了,看不清信上所寫的內容,于是爺爺就拿來放大鏡(動畫放大鏡把信上文字放大),現在就可以看清楚信上所寫的內容了,信上寫道:‘親愛的爺爺您身體好嗎?腿還疼嗎?千萬不要忘了吃藥,我在這里讀書一切都好,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請您放心!想您的孫女——小林。’”教學時,當微視頻播放到此時,筆者暫停視頻提出問題:“聽了這封信以后你們有什么樣的感受?你認為小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回答:“小林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關心長輩,知道感恩他人。”“那么你們以后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像小林一樣的人。”筆者接著說:“是的,同學們以后也要努力做一個像小林同學這樣的孩子。”接著筆者又問:“爺爺現在為什么可以看清楚信上所寫的內容呢?”學生回答:“放大鏡把信上所寫的文字放大了。”接著借助課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探究數學上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情境設計闡述:小學生都有過寫信的經歷,也學過寫信的格式,因此,寫信對學生來說較為熟悉,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同時數學教學的情境中無形地滲透了德育方面的教育,充分把學科知識與德育方面的知識緊密地結合起來。
生活情境策略的創設對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敢于創新、挑戰,合理、恰到好處地應用生活情境策略,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高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決心,還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3]。這一切都需要教師不斷地挖掘教材,創新設計使用好教材,在未來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打造屬于自己獨特的、有魅力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