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禹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實驗小學,江蘇南京 210000)
自2014年國家以立法形式確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始,至今已有五年時間。為了配合國家公祭日活動的開展,加強對青少年的南京大屠殺專史教育,南京市教育局聯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相關單位在2014年共同編寫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共三冊,其中《血火記憶》一冊供小學生使用。如何以公祭日讀本為依托對小學生進行專史教育,正確地引導他們認識歷史、反思歷史,成為每位小學品德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血火記憶》作為公祭日的讀本,無論是從章節安排還是從史實內容等角度來說,都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可是閱讀僅僅能給學生帶來知識的第一印象,并不能使他們對這段歷史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于南京大屠殺這樣有沉痛歷史感的話題,一堂四十分鐘的課所能解決的問題太少了[1]。因此,筆者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血火記憶》確定一系列關鍵數字,并從數字入手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探究學習。
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涵蓋的知識點非常多,四十分鐘的時間只能就一個方面泛泛而談,無法讓學生對這段歷史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因此,筆者組織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確定了一個關鍵數字,之后讓他們探究數字背后的真相。
學生通過閱讀讀本,非常敏銳地選擇了大屠殺遇難者人數:“30萬”;南京保衛戰持續時間:“13天”;大屠殺幸存者健在人數:“100人”;通過調查后統計出“70%”的市民對于公祭日不甚了解”四個關鍵數字進行研究。
在為期一個月的研究里,筆者和學生一起閱讀,引導學生查找資料、實地采訪,真正投入探究過程,并鼓勵學生將研究的成果繪制成思維導圖(見圖1、圖2),寫出研究報告。

圖1

圖2
在課堂上,學生就思維導圖進行小組匯報,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將原本龐大的知識體系有條有理地呈現出來。學生更像是講解員,將本小組研究的成果分享給其他同學。通過前期的研究、資料的收集和思維導圖的繪制,讓課堂的容量得到大幅度的增加。不僅如此,筆者以讀本為經,以導圖為緯,給學生建構起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我們不僅要銘記中華民族深重的苦難,更要銘記中國人民不屈的抗爭,以及世界人民對和平的追求;我們不僅要銘記歷史,更要通過銘記和反思珍惜現在的和平。
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對我們來說較為久遠,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對這段歷史都有著很多的疑問。由數字出發,正是從問題出發的表現。學生通過“30萬”這一數字了解了日軍屠殺的時間、地點、方式等問題;通過“13天”這一數字研究了南京城迅速淪陷的原因;通過“100人”這一數字研究了幸存者的生存現狀……由問題引發思考,讓學生的探究更具針對性。
與此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他們形成了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這也是探究性學習實踐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因此,在課堂上,筆者組織學生針對其他小組繪制的思維導圖提出新的問題。學生結合本組的研究成果進行思考,很多新問題也隨之而來。有的學生提出:“為什么日軍已經攻破南京城,還要屠殺30萬手無寸鐵的平民?”有的學生關注:“中日雙方的武器差距究竟有多大?”有的學生想要了解“政府對大屠殺幸存者有哪些幫扶措施”……這些課堂的生成問題成為學生討論的重點。有些問題可以通過課前的積累回答,有些問題則成為課后進一步探究的方向。總之,學生在課前由問題指引進行研究,在課堂上圍繞新問題進行探討,在課后針對遺留問題進行再學習,做到了圍繞“真問題”做“真探究”。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了解的不僅是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更是透過事件引發了思考,通過思考得到了反思。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讓歷史不再重演。”在和學生的共同研究過程中,我們在關注日本右翼勢力篡改歷史的行為的同時,也關注到了當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對歷史淡忘、對和平淡漠的現象。因此,筆者在課堂上引入了對社會現象的辨析。不論是“對紀念館雕塑做出不雅動作”的行為,還是網上“發動戰爭一雪前恥”的言論都引發了學生的討論。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這些行為就真實地存在于師生的視野里。而這些行為和言論對于是非辨別能力較弱的小學生而言,甚至成為他們模仿和跟從的對象,這不僅是歷史之殤,更是教育之傷。
與其回避問題,不如通過辨析解決問題,這也正是品德課堂的意義所在。在觀點的交鋒中,學生明白了不雅行為是對逝者、對歷史的侮辱;過激言論是對生命、對和平的褻瀆。品德教育中的這些專史教育絕不是為了說幾句大道理,而是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基礎上,做出反思。相信通過這一系列的探究學習,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另外,針對很多人并不了解國家公祭日的現象,學生對國家公祭網進行了推廣,不僅在課堂上介紹公祭網的使用方法,更在課后走向社會,對周圍的居民進行了普及,并發出倡議:希望大家通過公祭網了解更多的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同時參與到公祭日的相關活動中來。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小學品德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道德教育更加契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大屠殺專史教育不能僅作為一種歷史教育,我們更應當看到其在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學會引導學生以理性眼光探究歷史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