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慧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漢河小學 山東 青島 266102)
踏進學校的大門,面對兒童的是快節奏的學校生活和課堂學習,以及學校行為規范的約束。這時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與學校生活之間還存在著不能立即彌補的差距。所以低年級教學一直讓老師們望而卻步。本學期,我有幸擔任了學校一年級教學工作,經過不斷探索,有一定的收獲。現與大家共同分享。
孔子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既然我是新手,那么我何不向專家求教呢。于是,學校閱覽室里每一期的《教育文摘》我必定一篇不落地看完,外出學習時,我總要去新華書店轉一轉,買上幾本書,如《憑什么上哈佛》《和兒子一起成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等教育名著。書中豐富的案例故事使理論并不空洞,很有說服力,讓我的教學工作受益匪淺。
以往教學中,我發現總有一少部分學生出現不完成作業的現象,有的孩子還會偷工減料的做作業,這是為什么呢?這引起了我的反思,讀了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豁然開朗。孩子從小不反感寫作業,出現孩子不完成作業的現象,是因為早在學習的某個階段,孩子的學習興趣被打沒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需要老師呵護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檢查作業時,蔣燁同學很天真的對我說:”老師,我沒寫完作業”。我問他為什么沒寫完?”他天真地說:“寫作業晚了,就沒寫完。”我想一定是孩子貪玩了,于是我只輕描淡寫地說“好吧,那你自己找時間補上吧。”他點點頭說“好”,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他拿著前天補的作業和當天的作業主動送到了我的面前,令我吃驚的是他寫的端端正正,我高興地表揚了他,他笑的可愛而又燦爛。
我發現在低年級的課堂上,孩子太活躍了,動不動就隨便提問打斷老師的講課,高年級的孩子從來不會這樣,為此我也生氣過,我也用過很多辦法,只能約束一會,收效不大。后來我又轉念一想,為什么他們總是那么活躍?因為他們好動,好奇,有著問不完的問題,愛探索是他們的天性,我又何必去打壓他們呢?想想高年級教學時,孩子上課雖然規規矩矩,卻少有對知識的渴求和好奇。這恰恰因為沒有了探索精神。于是我不太苛求孩子們課堂上的規矩,孩子依然那樣天真。一次音樂課上,班里傳來了響亮的聲音“老師,棟梁是什么意思?”多么愛學習的孩子啊!不懂就該問。
記得去年冬天,下午一節課后,我帶孩子們到操場進行陽光體育活動,快下課時,突然飄起了雪花,孩子們歡呼雀躍,一會兒,其他班級都整好隊伍帶回了教室,可我們班在喊集合時,孩子們仍然玩的興趣盎然,根本不理我的口令,我就站在那里板著臉生悶氣。孩子們依然快樂著,這個喊著“老師,雪花為什么有的六個瓣,有的八個瓣?”一會兒,那個喊“老師為什么雪花落到地上就沒有了?”宋勛干脆把舌頭伸出來接雪花,我問“你在干什么?”他回答道:“我想知道白糖是白色的那么甜,雪花也是白色的,會不會也是甜的呢?”聽到這些,我的氣也煙消云散了,多么愛探索的孩子,我有何理由非要孩子們惟命是從呢?回到班里,我對孩子們的問題一一解答,孩子們也特有滿足感。我想這就是“生活即學習”吧。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過一句話“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特別強,這根魔杖就是課外閱讀。閱讀有一種魔力,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是從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都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平淡。”所以,我從孩子學拼音時就鼓勵孩子開始課外閱讀,孩子的認字能力很強,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久而久之孩子就慢慢的認識了一部分字,凡是讀課外書的孩子,學習課文時就很順利,背課文也很快,課文中只認不寫的字輕松掌握,無需課后再去鞏固,學習效率很高。較之班里的幾個不讀課外書的孩子,學習明顯的輕松快樂。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呢?我鼓勵家長給孩子買帶有彩色圖畫,又有文字的故事書,我發現自己的孩子看書時總是先看一看整個故事的幾幅彩圖,然后問我媽媽這講件什么事?我說我很忙自己讀,為了看懂彩圖中故事的來龍去脈,他就開始自己讀,慢慢的讀一篇、兩篇、他就讀得越來越多。我把這點經驗推薦給家長。劉家鈺從開始的不認字到現在能讀整本書,第二冊的《語文課外閱讀》早已讀完,寫話用詞造句能力明顯優于第一學期。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上學期,我要班里的每個孩子拿了兩本書,組建了班級圖書角,中午時間孩子們喜歡相互借閱,班里洋溢著一股濃濃的書香氣。寒假里我要求孩子每人讀2本書,嵇偉棟、劉佳賀、宋勛、何俊成、劉家鈺、張爽等孩子讀了書,他們的寫話語言流暢,遣詞造句,標點符號的停頓用的恰到好處。這是不讀書的孩子無法相比的。
總之,愛孩子就尊重孩子吧,尊重他們學習和探索的興趣,相信孩子會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