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芬
(核工業(yè)南昌高級技工學校 江西 南昌 330200)
在中職學校的職業(y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重大任務。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及人才聘用要求的不斷提升,中職心理健康教育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中職語文教學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突出的應有優(yōu)勢,不僅融入了知識教育,還將道德培養(yǎng)、價值構造等融為一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尚品質,具備是非鑒別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成長為綜合性人才。
中職語文教學是中職教學體系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引導作用。而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讓其人格保持獨立,促使認知、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完善,以提升整體素養(yǎng),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由于中職學生心理具有一定特殊性,且叛逆心理較為嚴重,自尊心較強,容易受到外界思想觀念的影響,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若是意志力薄弱,不善于溝通,則會出現(xiàn)不良發(fā)展態(tài)勢,甚至演變?yōu)樯鐣狳c問題[1]。而通過有效的語文教學,發(fā)揮其積極的引導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從中職語文教學對于心理健康的引導作用看,可從以下幾方面予以分析:
相比較初中語文教學,中職教學的內(nèi)容較多,且知識量大,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較高要求。當前大部分中職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且缺乏動力,基礎薄弱,容易出現(xiàn)厭學、焦慮情緒。而通過語文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就教學知識點加以拓展,對學生的心理、價值觀等進行適度引導,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其明確學習目標、社會發(fā)展態(tài)勢,進而端正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的融入課堂學習中來,讓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從現(xiàn)行中職語文教學內(nèi)容看,其涉及的文化知識較為豐富,不僅注重學生學習能力、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也注重提升其審美觀、價值觀,并鍛煉其實踐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當然,不可忽視的是,由于中職學生缺乏自我意識,容易出現(xiàn)自卑、自負等兩級情緒,對于周圍事物沒有正確的認知。所以,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滲透心理教育,并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可以讓其正視自己,在舒緩其不良情緒的同時,對客觀事物有一定的辨識能力。當然,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潛移默化,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與生活,通過語言文字,將高尚情懷、優(yōu)良品德融入其中,利用多形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真善美”有正確認知。
中職語文教學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其課程不僅包括情感教育、品德教育,也包括了價值觀的塑造,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具備崇尚人格。另外,教學中所體現(xiàn)出的情感體驗、心理傾向、積極態(tài)度等,需作為認知目標納入到中職語文教學體系中。所以,科學、高效的語文教學,并在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有利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促進其智力的發(fā)展[2]。同時,中職語文教學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豐富其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糾正其思想偏差,進而完善其個性,得到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中職語文教學中,其教學內(nèi)容多是一些蘊含豐富哲思,并體現(xiàn)生活、情感、品德之美的文章,能夠對中職學生予以思想上的啟發(fā),審美上的提升。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計劃,引導學生感悟教學內(nèi)容,并潛移默化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人生的境界》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自我領會課文內(nèi)容,就作者文中所提到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展開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在學生發(fā)表意見時,老師要予以適當?shù)囊龑Вm正學生錯誤觀念,對于積極態(tài)度予以鼓勵,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
中職學生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對學生予以思想上的啟迪,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進步。另外,教師還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新,突出其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在提升學習熱情的同時,對自我有正確的認識。例如:在教學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大聲朗誦這篇由黑人領袖撰寫的演講詞,感受其慷慨激昂的氣勢,并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傳達的思想,并對其進行評價,之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未來規(guī)劃,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綜合實踐能力是中職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模塊,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并對優(yōu)良品德、高尚情操、科學精神有一定的辨識能力,可以在學習中得到啟發(fā),形成職業(yè)素養(yǎng)。所以,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利用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對善惡有所辨識。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寫的《記念劉和珍君》時,要讓學生明確文章的思路,并理解其含義,用歷史的觀點來探索作品的精髓,從而明確人物形象及劉和珍為正義所做的犧牲,讓學生可以分清真與假、美與丑、正與邪。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當前,在多變、復雜的社會形態(tài)下,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老師對學生予以引導,利用人文精神、理性光輝,讓學生感悟生活,更好的融入社會。例如:在教學《寒風吹徹》時,教師可讓學生先了解作者劉亮程的生活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之后,就作者文中描繪的“寒風吹徹”情景,來感受作者樸素而又意味深長的語言,從而感悟生命與生活的真諦。
中職語文教學對于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能夠讓其具備是非辨識能力,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對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其綜合能力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