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冬
(長春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吉林 長春 130022)
面對著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中職學校的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生源素質逐漸滑坡,生源數量逐年減少,推薦就業成為我們招生的宣傳熱點。但是招生和推薦就業只是我們工作的一個過程而已,不能作為我們打造專業的終點。經過我們的調查我校建筑裝飾專業的畢業生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放棄該領域的相關工作而轉行。這雖然是我們不想看到的一個結果,但是它卻是事實。一個成熟的專業應該具備一個良性的循環,那就是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掌握熟練的技能在該領域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實踐能夠勝任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影響。輻射周圍的人對我校的建筑裝飾專業產生興趣,從而帶動良性的招生效果。如何打造精品專業,培養精品學生成為我們的專業發展目標和方向。
“工匠精神”各行各業里盛傳那么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為什么會得到如此高度的認同呢?
百度一下:“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使產品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從表面上來看工匠精神應該是指手藝人的工作態度。但在其他專業和領域內這種工作態度也十分重要。
在建筑裝飾專業教學上如何打造工匠精神,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學生來服務社會是我們要研究的重點。
現在的學生幾乎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在生活上家長幾乎包攬了一切,從不用自己操心,不僅導致他們的動手能力非常差,而且使他們養成了一種不愛勞動、互相推諉的習慣。在校期間要鍛煉他們養成勞動的習慣,保持教室的干凈整潔。每天的定時定人打掃,不定時的檢查,讓他們做到時刻關注班級的衛生。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讓他們有一種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懂得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現在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一種鉆研的精神,老師講過的會做了就可以,讓他重新再做一遍都很難,在學習上能懶就懶,更別說舉一反三了。對于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要想徹底改變并不容易,只能通過課上講解練習,課下留作業檢查講評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完成任務。后來我發現在學生作業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我暫時先不告訴他解決的辦法,只告訴他操作步驟有問題需要重做,所以他們迫不得已重新來做,有的學生可能達到3~5次的重做幾率,這樣一來他們自然而然就記住了操作的方法,甚至達到閉眼都會的程度,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一個人來說即便有再好的技能,再高的學問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修養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成為讓別人尊重的人。現在的學生普遍都有些自私,懶惰,唯利是圖。他們經常在社會中受挫但是自己卻找不到原因,總是覺得都是別人的不是造成了自己的不順利,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就導致了他們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自然也無法在這條路上走的長遠。
對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遠遠勝于對他們進行知識的灌輸。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質自然也就知道怎么學習怎么做人。在學校期間我們要從各種方式和機會對學生進行道德培養。
1.每天早晨見到同學要問“早上好”,無論什么時間見到老師都要行禮問好。問好是有禮貌的最基本的行為,同學之間互相問好還可以使他們增進彼此的感情,提升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要讓問好成為一種學生與老師見面,學生與學生見面的自然的反應。互相問候會讓彼此擁有一份美好的心情。
2.成立互助小組,讓小組內部互相幫助,班級里按照不同的情況劃分小組,無論學習還是活動都以小組的形式開展,這樣小組內部的同學就會形成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一種狀態。小組之間即有競爭又有互助。這樣能夠促使同學之間的友誼升華和團隊合作意識。
3.愛護環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每天要求學生撿拾操場與走廊內的垃圾。隨手亂丟垃圾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培養學生不亂丟垃圾就從撿拾垃圾開始,讓他們認識到撿垃圾的辛苦,從而減少丟垃圾的次數,慢慢養成不亂丟垃圾的習慣。讓他們能夠把學習工作的地方當成家。
工匠精神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就能解決的問題,它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培養學生的同時,必須加大力度進行師資力量的培養,沒有精品的師資力量也不可能培養出精品的學生,所以打造工匠精神首先要在教師隊伍中進行開展,加強對教師職業素質的培養,并建立教師職業素養標準和評價體系,規范和提高教師素質,更好地指導和培育學生具備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