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 重慶 402260)
《工程材料檢測與選擇》課程是本學院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的主要作用有兩個:第一,為后續《道路工程施工技術》、《橋梁工程施工技術》、《隧道工程施工技術》、《路橋檢測與加固》課程的開展奠定理論基礎;第二,為學生從事材料員、質檢員、試驗員崗位奠定理論知識和培養操作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包括理論教學和試驗教學兩大部分。
1.理論教學環節
理論教學的內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定義與分類、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質、膠凝材料、砂漿、混凝土、建筑鋼材、墻體與屋面材料、防水材料等八部分,其中膠凝材料、砂漿、混凝土、建筑鋼材是教學重點。在授課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難易程度,按照膠凝材料、砂漿、混凝土、建筑鋼材的順序進行授課。
2.實踐教學
(1)試驗內容設置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試驗教學是本課程的重要內容。通過對學生就業崗位進行調研與分析,水泥稠度試驗、混凝土和易性試驗、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試驗、鋼筋抗拉強度試驗是最常用、最關鍵的試驗,因此該五個試驗被作為本課程實踐教學的關鍵。
(2)試驗環節設置
結合試驗員、質檢員的工作任務與工作流程,首先,將本課各試驗任務進行分解,分為:1)材料取樣;2)儀器設備選擇與準備;3)試驗操作;4)數據處理;5)報告撰寫五個環節。另外,對每個試驗環節均進行強調與考核,其中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是教學和考核的關鍵。通過這些措施提高學生對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和規范性,提高崗位適應能力。
(3)考核方法設計
試驗教學環節的考核是實現本課程教學目標的關鍵,也是實踐教學的難點。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便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考核,班級學生被分成兩批進行試驗。為了對學生試驗環節的掌握情況進行客觀評價,課程教學小組設計了任務評價表。
(4)現場參觀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參觀混凝土攪拌站、工地材料存儲倉庫及加工車間等實踐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崗位的工作環境和工作要求。
本課程的教學特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對于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對考核方法進行設計。為了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在實踐教學環節,開展了現場參觀與校內試驗。鑒于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按照真實的崗位工作流程將校內試驗過程進行分解,強調與考核重點強調與考核材料取樣、儀器設備選擇與準備、試驗操作、數據處理、報告撰寫五個環節。課程教學團隊制定了試驗任務評價打分表,客觀評價學生的試驗技能掌握情況,以提高教學效果。
第二,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在授課的中期及后期,學生學習熱情降低,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了課堂搶答。為了監督學生,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上課過程中督促學生做筆記,可以突出學生自己的特色,期末進行“筆記評比大賽”。
第三,因材施教,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基于本課程中的部分概念,與初中、高中所學的較大差異,采用了反復強調、強化記憶等方法;鑒于學生在試驗過程中多處于玩樂心態,缺乏嚴謹、認真的試驗態度,試驗課前引用事故案例,引起學生警示;鑒于在試驗過程中,學生大多只關注操作而忽略試驗原理、數據記錄不準確、害怕公式,抗拒數據處理等情況,采用了過程考核、考評機制設計等教學方法;鑒于學生從未編寫過正規試驗報告,報有從網上抄襲現成資源的心態,引入了真實任務,激發學生興趣和成就感。
通過課程的教學與改革,依然在如下問題:
1.學習熱情存在“虎頭蛇尾”的情況。經過本學期的“筆記評比大賽”,發現幾乎所有的學生在課程教學之初,熱情較高,到中后期熱情和認真程度普遍下降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期,可以納入多種教學形式,比如各種競賽,適當調整好整學期的教學進度,防止在此種狀態下教學進度過快,使得部分學生“脫節”。
2.不同實訓項目打分方法應有所不同。
所制定的打分機制,不具備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