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梅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第三小學 甘肅 金昌 737009)
低年級小學生的雖然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行動敏捷,但是他們比較好動,因此大多數時課堂紀律較差。要使低年級小學生集中精力上好每一堂課,巧用班班通輔助教學是最佳的選擇,因為班班通能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融于一體的特點,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能夠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巧妙運用班班通,對優化課堂教學,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由于受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的限制,抽象思維才開始發展,在課堂上,教師單純依靠語言文字來進行抽象的講解,學生就會感到很難理解課文。但這時如果運用班班通輔助教學,可以把枯燥無味的文字變為生動有趣的畫面、動畫,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可以提高了教學質量。如《烏鴉喝水》這則寓言,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班班通,讓學生觀看烏鴉想辦法喝水的過程,之后再問學生:“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由于觀察了直觀、動畫的圖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紛紛舉手發言,不需老師多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由于小石子占了一定的位置而使水位慢慢升高這一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人的情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產生的。借助信息技術創設豐富的情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進行學習,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將更加深刻。有助于內化、升華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內涵。例如我在教授《葡萄溝》時,里面提到了釀制葡萄干需要把它們托運到陰房。但是我們農村的小孩子無法理解什么叫陰房,這個時候,班班通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顯示陰房制作葡萄干的圖片,同學們不僅認識了陰房,也明白了葡萄干的制作過程。農村學生的生活相對而言是非常狹窄的,他們獲得知識的途徑也只有老師、書本、還有電視機。所以我有效地利用班班通,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巧用班班通,將漢字這種智慧符號作一番新的“說文解字”,使很多漢字中已經支離破碎的形音義重新生動有趣地聯系起來,這樣絕大多數漢字都成了一幅幅有理、有意、有情、有趣的圖畫,識字成了有理解性的活動,學生學得活,記得牢,必然大大加快識字速度,提高識字質量。如我在教學“辯”字時,學生易把中間部分看成“辮”字,沒有什么好辦法記字形。這時,我讓學生在屏幕上分列出示“辯”字和女孩子的小辮,并讓這兩個字的中間部分同時閃爍。這樣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比較,就很容易牢記了這個“辯”字,極大地提高了識字效率。
在很多課文的教學中,限于學生的認識水平,教師很難用語言把一些情節講清楚,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感知去理解。而巧用班班通教學具有直觀性強的優勢,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化繁瑣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從而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如在我在教學《稱象》一文時,學生對曹沖如何稱象的這段文字比較難理解,而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又是本文的重點。在講到這一段文字,我就按照課文的敘述曹沖稱象的四個動作過程,通過班班通給學生演示,將稱象的全過程形象的展示給學生觀看,學生就很快理解了這一段文字的意思。
在教學中,要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質疑問難。如我在教學《畫風》一文中,學生提出“看不見也摸不著的風怎么畫啊?”這個質疑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我借機利用班班通讓學生觀看趙小藝畫風的動畫,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理解此內容。通過直觀上的感知,學生對文中語言已不再是表層的理解,他們知道趙小藝能把風畫出來,是因為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并且學生能仿照此段將陳丹、宋濤把風畫出來的原因敘述得完整、通順,在拓展練習時,我讓學生自己畫一畫風,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在互動中誘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體驗和課本中的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把風畫得栩栩如生,進而起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作用。
總之,班班通走進課堂,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對整個課程實施的各個層面都發生了變革作用,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課程的設計者,學習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同時利用班班通一體機將低年級語文恰當地整合在一起,使課堂變成“有趣的課堂”、“豐富的課堂”、“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