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春 王 剛 林 江(通訊作者)
(廣西中醫藥大學 藥學院 廣西 南寧 530200)
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的過度,我國高校的師生比由過去的1:8迅速躍升至1:18,全國高校面臨教師資源嚴重短缺的窘境。為了緩解這個問題,各中醫藥高等學校近年來不斷擴大教師隊伍的規模,引進了大批高學歷的青年人才。據不完全統計,青年教師在新教師中的比例超過70%,而且還有繼續上升的勢頭[1]。這些青年教師年輕、熱情、充滿激情和活力,并逐漸成長為學校的中堅力量。然而,很多青年教師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中醫藥思維弱化、責任心缺失、功利主義和務實主義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到青年教師自身的發展,更關系到中藥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實現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已經成為目前眾多高校共同探索的課題。本文從高等學校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教師快速成長的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
老師,是學生的導師和領路人,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青年教師自身存的共性問題不容忽視。
一份關于教師信仰的調查問卷表明[2],有81.7%的青年教師認為人應該有信仰,93.5%的青年教師認為信仰非常重要。他們的信念表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如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個人本位等。在調查中說不清自己的信仰的青年教師占到12%,說明他們對自己的信仰表現出迷茫,不知道應該信仰什么。在少數青年教師中,有的對待教學工作敷衍了事,科學研究則急于求成,論文抄襲、學術造假等師德失范現象時有發生。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各種社會思潮沉渣泛起,并以各自的方式影響著高校青年教師價值觀。另外,由于社會主義法治的不健全,權錢交易、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象屢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年教師的信仰建立。此外,貧富差距的拉大、社會道德的下滑,使得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不良風氣給青年教師造成了思想干擾,他們的價值觀趨向多維態勢。加之高校青年教師主要由70后、80后構成,工作生活的壓力巨大,他們不但要擔任繁重的科研教學任務,還面臨著成家立業、結婚生子、贍養父母等一系列現實生活問題,而他們的工資水平處于最低水平。錯位的信仰以及多方面的因素導致青年教師在工作中追求物質,最求享樂,不以學生為中心,不認真提高業務水平。
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繁榮昌盛的根基,一直將中國這棵大樹滋潤補養。中醫藥理論是一門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東方民族特色的醫藥理論,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中醫藥的發展前景并不樂觀,面臨很多現實的困難,如就業困難,高考錄取分數線處于較低水平、收入普遍低于西醫師等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醫藥的現狀。中醫藥的窘境和對于中醫藥傳統文化的信任度的下降有很大關系[3]。在現代中醫藥教育下產生了一批中不中,西不西的中醫藥人才,他們普遍存在著精確量化的現代邏輯思維,而傳統中醫藥理論思維能力欠缺。對中醫藥理論的信心不足以及傳統文化修養的缺失,必然會導致中醫藥理論在教學過程中流于表面,難以深入透徹,不能讓學生領會中醫經典的魅力,學生的培養質量得不到保障。
教學能力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更是能否站穩講臺,成為一個合格高校教師的能力之一。一份調查問卷顯示[4],目前青年教師缺乏駕馭學科內容的能力、教學目標制定的能力、教學方法的設計及組織能力和教學自控能力。58.6%的青年教師熱衷于科研,而僅有33.1%的人熱衷于教學。在這些群體當中,他們心中最理想的職業榜樣就是那些科研上有成就的人,而不是課堂上受人愛戴的老師。這些青年教師最關注的是拿到項目的級別,發表文章影響因子的高低以及獲得科研獎勵的水平。究其原因,青年教師入職之前并沒有經過教育行業的專業培養,而短暫的崗前教育培訓并不能使其對于教學水平達到熟練運用的效果。再有,功利性的思維嚴重制約了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升,為了滿足職稱晉升所需的條件,青年教師將自己常年置身于課題立項、申報以及實驗的開展中,導致沒有時間進行教學能力的培養和鉆研。另外,為了追求聲譽、擴大學校的影響力,部分高校過分重視科研,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中,而忽視了對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這就導致其缺乏能力提升所需的由學校所創設的各類交流、學習的條件與環境。
一份調查問卷顯示,當前高校中存在著部分教師對業務不專研,只求過得去,不求過的硬,課本同樣的ppt一講就是三年五年,自己講的沒意思,學生聽的沒勁。有的青年老師言行不一致,不能為人師表,師德失范,甚至學風浮躁,急功近利,治學不嚴謹,科研工作中存在學術不端、抄襲剽竊等等[5]。這些現象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部分高校教師缺乏基本的責任意識。這些有違師德現象的發生勢必消解其他教師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意識,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后果,矮化了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的良好形象,對大學生成長發展造成消極影響,擾亂了正常的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秩序。長此以往,受害的必然是廣大青年學生和高校教師的職業聲譽。究其原因,青年教師人生閱歷較淺,社會經驗不足,對一些社會是非問題的辨別能力比較弱,對社會各種誘惑的抗干擾能力不夠強,當面對“票子”、“車子”、“房子”等實際物質利益的誘惑時,職業信念動搖,職業理想迷失,進而放棄對自身敬業精神的修養和崇高師德品行的追求。
大學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而寬厚的知識,對所教學科有透徹的了解,又要博采相關知識。科研是大學教師獲取學科前沿知識最為直接、迅速、有效的途徑。教師通過對學科的深入研究,對其他領域的廣泛涉獵,成為學術的領路人,促進教學在更深更廣的領域展開。然而,有相當一部分碩士、博士畢業的青年教師,參加工作后滿足于現狀,不在關注本領域的最新科研發展,也再不進入實驗室做實驗,導致,知識水平與實驗技能一直停留在碩士、博士的水平,不求上進,不能給學生以更好的指導與培養。
鑒于以上問題,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意義重大。作為培養中醫藥人才,傳承中醫藥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地,為了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提高青年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廣西中醫藥大學唐農校長提出了“真信念、真自信、真學問、真責任和真功夫”五真教師內涵式發展新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真信念是指真正有精神信仰、有道德自律,即教育信念。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業,它需要有信仰的教師。如中國首批特級教師霍懋征,她以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身份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60年。她一生從教的體會就六個字“光榮,艱巨,幸福”。60年來她始終熱愛著基礎教育,無論順境逆境,無論國家、學校、家庭了生什么變化,她都始終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生活在學生中間,疾心不改,無怨無悔。她認為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她從未丟下任何一位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然而,在消費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目前教育的功能和價值被扭曲,教師個人操守、威望和安貧樂道精神在經濟大潮下逐步向實用主義轉變。因此,塑造青年教師的教育信仰非常重要。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應當堅持以馬列主義的意識形態,以理想信念教育、奉獻精神為重點,以集體主義、為人民服務為原則,加強理論學習。采取學術報告會、討論會、講座等方式加強青年教師的理論提升。高校還可以將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提升理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選派青年教師到政府、企事業單位鍛煉,鼓勵青年教師下基層等。其次加強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要堅持師德為上的理念,不斷完善青年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培養奉獻精神。如健全青年教師任職準入制度,將師德表現作為晉升、評獎、晉級、考核、聘用、獎懲的首要內容,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形成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同時也要關注青年教師的利益訴求。在工作中,為青年教師創造更多鍛煉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如舉辦教學能力大賽。在學習中,要給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繼續教育和進修機會。在學術研究中,要給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提供與名家交流的機會。在生活中,要多給青年教師關注和愛護,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解答思想上的困惑。高校要不斷改善青年教師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使他們工作、學習、生活中沒有后顧之憂,安心于三尺講臺,安心于教書育人。
真自信是指真正對中國傳統文化、專業有自信,有信心。中醫藥文化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從古至今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的科學。2015年10月我國科學家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獎,她的靈感源于中國的古典文獻,創造性的發現了青蒿素,成功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體現出中醫藥對人類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里約奧運會中,美國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身上的“火罐印”,再次使更多西方人對中醫藥產生濃厚興趣。這些例子都說明中醫藥在國際社會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但有時,中醫藥在國內也會遭遇不被信任的尷尬。如何樹立中醫藥文化自信,處理好自身與西方醫學之間的關系,進而實現中醫藥的國際化、現代化,是青年教師亟須補上的一課。
首先是要做好自己。這是中醫文化自信的基石。再好的東西加工不好就不會成為藝術品。中醫藥本身是一門深奧的科學,能夠治病救人,能夠和諧社會,是醫學,也是哲學。作為中醫藥院校的青年教師,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加強中醫藥文化,學會運用中醫藥文化,傳承中醫藥文化。其次,要客觀承認不足。中醫藥自信并不是自大自負,光景好了就任意揮霍。必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現代文化環境下,認識到中醫在參與文化、科研、學術交流中的短板并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彌補不足。如藥品開發的短板,就要借助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中藥的質量,保證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教學的短板,就要加強教學改革,促進學生中醫藥思維的培養和運用。這些都是我們青年教師提高自己的切入點和有效途徑。第三,追求長遠利益,避免因利而行。中醫藥利好的時代來了,但并不意味著向錢看的時代來了,指望通過中醫藥贏得無盡的財富。為了藥品開發不顧一切,放棄環境,走一條不可持續的道路。
真學問是指真正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專業知識是指在所學領域掌握的系統知識,而專業技能是怎么能將專業知識熟練的運用。對于青年教師來說,經歷過高等學府的專業培訓,專業基礎扎實,但是那只是個基礎,不能站在功勞簿上不思進取。要不斷的學習,與時俱進,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俗語說得好:“打鐵先得自身硬”。互聯網時代,人際交往越來越方便,而學術會議、學術講座也是廣大學者互相交流的良好平臺。青年教師要盡量多參加學術活動,通過與資深學者、傳媒精英的交流來迅速提高自己,還可以在網上拜師訪學,給自己打造一個虛擬的研究空間。其次,青年教師既要志存高遠,也要腳踏實地,先定一個小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從小的研究做起;要將研究的興趣和思路轉化為研究的行動;既要仰望星空,也要關注現實。要多參與問題討論,不要閉門造車,要積極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既要求真務實,也要敢想敢為。作為一個研究者,不讀什么書比讀什么書更重要,因為一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二來不好的書反而會誤導你。
真責任是指真正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感,有培養學生具備完美人格、出色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專業能力的使命感。要想做一名有責任感的青年教師,首先必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激發青年教師責任擔當的內在動力。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以先進的文化思想來武裝青年教師,轉變功利性的思維,提高責任意識。其次對于新進教師,學校要組織針對性的教師培訓,提升青年教師的職業歸屬感和培養無私奉獻的精神。第三學校要建立起有效的人才選聘機制,把那些事業心強和責任心強,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能出色完成教學任務,勇于擔當、盡職盡責的人選拔出來,讓他們能夠盡情的在教學的舞臺施展才能。第四要完善獎勵機制,提升教師責任擔當的積極性。提高待遇水平,解決青年教師的切身實際問題,為青年教師安心從事教育事業提供保障。在這方面廣西中醫藥大學給走在了前列,她實施“全程化、個性化”的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在教師的入職階段,通過實施新入職教師培訓制度,引導青年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教師成長階段,通過實施“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和教研室集體備課、教學示范課等措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在教師成才階段,通過實施“優秀教師培養計劃”、“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和“優秀教師、教學名師”評選活動等措施,培養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并組建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真功夫是指具有真正過硬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高水平教師隊伍是發展職業教育的保障,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是職業教育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要想成為一名有真功夫的老師,青年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嫻熟的專業技能。對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對青年教師集中培養,另一方面青年教師要加強自我訓練,要自覺的從每節課做起,嚴于律己。青年教師要研究教材,做到有寬度,有厚度,才能保證授課的質量。青年教師尤其是剛入職的老師要先研讀新課程標準,后研究教材;先研究學生,后熟悉教材;先研究教材,后寫教案;先寫教案,后聽指導教師的課再修改教案-即要先聽指導教師的課,加進補充的內容后上課。先做題,后看參考答案,后講題。參加兩三年工作的青年教師在聽指導教師授課的同時,還要聽本學科不同年級教師的課,取長補短,博采眾家之長,吸收其精華。有效聽課,學會選擇,學其教學精髓,去其教學形式。教師的業務必須過硬,教學才能有底氣。否則教學過程中較真的時候,只能含糊其辭,一筆帶過,既誤人也誤己。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應時刻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日常生活中不斷求學上進,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并將所學投入到日常教學科研工作中。正確協調教學與科研兩大主要任務之間的關系,在實踐中不斷積累,按照“真信念、真自信、真學問、真責任和真功夫”五真教師內涵式發展新模式的新時代要求,精益求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緊圍繞一流目標,認真貫徹一流標準,加快內涵式發展。